《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初初知道这句话,我当成是文艺青年一句看透人生的感悟,时不时用来装一下文青;后来却发现,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我们只是“听过”那些道理,从未真正地用过,从而“从未懂得”。
上周话题——什么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说的是,钱可以源源再生,时间我们不可掌握,我们真正拥有且生产价值巨大的珍贵资源是注意力。简略成公式就是:
按价值大小排序,注意力>时间>金钱
既然知道了基础公式,接下来就是做应用题的时间了。
远古时代,人们以物易物,用自己手上的东西去换取别人手中的必需品;现代社会,我们以金钱为媒介,归根到底也是在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去换取别人手里的资源。生活的本质是交换。既然交换,就得考虑拿什么换什么最划算。
这道题不难。
明白【注意力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最宝贵资源】的朋友,很容易得出【以钱换时间,以时间换注意力最划算】的答案。
针对此,李笑来有个很经典的逻辑解释:之所以你的时间能卖出去,就是因为总体上来看花钱买时间更划算——有点拗口,但不妨多读几遍,你会恍然大悟的。
上周的文章发布后,有小伙伴马上反应过来,留言说“你又收割了我6分钟的注意力”,很厉害。【金钱】、【时间】于我们都是熟悉到脱口而出的概念,【注意力】或许还是第一次了解,不过,我们在注意力的坑里可是呆了很久。
小明想看《星际穿越》,可是腾讯视频上要付费会员才能看。年费228有点贵了,于是上淘宝看看有没打折VIP账号。在与淘宝客服你来我往一小时后,觉得花10块钱看场电影还是有点亏,于是上网去搜免费种子。搜来搜去发现各种资源都不对,一瞧时间,一下午没了,该吃晚饭了。最后,小明什么也没看成。
我们都曾经是小明,比如在淘宝上货比N家为了省几块钱,在大排长龙的超市购物因为今天双倍积分……意识到以后,现在我会刻意地注意这方面,不让自己轻易掉入“捡了芝麻掉了西瓜”的大坑。
而有一个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很少想到的,是【花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据说开车的人,尤其是男性,一般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会很自信,研究表明80%的人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比如马路上两车刮碰,司机一般都会骂对方不懂开车o(╯□╰)o),心理学上称之为“禀赋效应”,是说人天生会对自己的物品(包括自己本身)有过度自信倾向。所以,在具体事上,我们更愿意自己来。可是,在某个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自己摸索固然上进,但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这份时间精力用于我们擅长的事情所能产生的价值相比,性价比还是略低的。
这一点,因为曾经体会过莫大的好处,所以我一直信奉【术业有专攻】,舍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此省下时间和注意力去做更值得的事。
高中的时候,为了备考,总会有同学去各处搜罗练习册习题集,上不同的补习班或寻找各种学习方法。我死脑筋,老师说“听我的,就这么做”我就一门心思跟着老师的步调走。那时我妈老担心我考不上大学,觉得我太懒散,别的同学都跑前面了,我还在亦步亦趋。后来考得不错,但我直到两年前才明白我是有多么幸运。第一次参加高考,我对高考是个什么样子一无所知,仅有的认知也是报纸网络道听途说;而老师们备考多年经验丰富,我懵懵懂懂地跟着老师走,阴差阳错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学习本身,因此捡到了天大的便宜。
我一个同事总喜欢说,人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点,就是人懂得使用工具。人之所以会用工具,也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在某方面不足,所以借力。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是借力,也是以钱换时间换注意力的划算生意。
比如说健身。现在各类健身APP泛滥,很多人会下载APP跟着上面的指示做。但其实,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健身入门时最好还是找一个教练指导。我开始习练瑜伽时就找了私教,朋友说我不划算,现在网上一堆瑜伽视频,没必要专门找个老师。可是,如果我自学,我需要先在大量的瑜伽视频中找到合适我的,再对着视频学动作,还不一定标准;而瑜伽老师已经学了很多年,她可以直接根据我的条件编排适合我的动作,习练过程中矫正我的动作。一次课程的钱,不仅仅买了老师多年学习瑜伽的时间经验,还省去了我自己摸索的麻烦,一举两得,还能比这更划算吗?
其他领域亦如此。我的工作是财富管理领域,理财大概是我们最不愿意交给他人的一件事了吧。但理财,也恰恰是最看重专业的地方。我的目标,仍然是有一天,可以帮更多的人实现财富自由,我在为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持续努力。希望有一天,会有人对我说,专业的事专业人做,我想跟着你实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