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进】
「我听说人的一生里有两次转折的机会。一次是在中年,在重重重压之下一扫颓丧,盛放出百倍灿烂于青春的花朵;另一次是在暮年,再次迸发出耀眼的光亮驱散死亡的寒冷,就像是马蒂斯最后的建筑。」——和菜头。一次意外,或许就是莫大的机缘,毕竟一切与自己的选择有关。因为,它让我看到光,看到希望,那无形筛选机制的规则不在模糊。有些事你不身在其中,破壳而出的愉悦伴随的挣扎痛苦奇妙有趣,大概是这种感觉吧。如果是局外人,不会体会其中滋味美妙有趣。
「“为什么”会引导我们到关注自身的局限性,“是什么”能帮助我们看到我们的潜力。“为什么”会激起负面情绪,“是什么”会激发我们好奇。“为什么”让我们渲染过去陷入难以自拔,“是什么”能帮助特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Tasha Eurich。当我们将关注焦点放在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总是自己倒霉的想法中,会陷入抱怨自责的境地无法自拔。自责和抱怨让人失去反思的自身错误缺点的机会,进而无法破局而出。即便现实残酷,难受着接受它,看清楚到底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发生的,自己怎么做才能摆脱困境。
【书事】
《从容的活法》 作者 斯蒂芬·赫特夏芬
“活在当下”要求我们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件事,放慢节奏,并且去体会自己的状态。慢下来并不是掌控节奏的核心目的,掌控节奏的核心目的是不断地改变节奏,张弛有度,更好地活在当下。改变节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仪式。
每一次时间转换都开始于两个步骤:改变我们的注意力即察觉当下,接着,改变我们的知觉,就是要我们感知属于当下的特定的节奏和流动。
忙碌是最差的疗伤药;暴饮暴食解决不了坏情绪。要学会感受当下,不仅感受当下的愉悦,也要去感受当下的悲伤。
《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 维克多·弗兰克尔
“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将这句话深深印刻在自己的大脑里,经常拿出来反复品味,用它审视当下自己的状态。正是抱怨的习惯和缺少审视自己的能力,使的生活变得乐趣全无。摆脱困境的关键词是“任何境遇下选择的自由”,任何境遇包括归咎自己、其他人或所处的环境。时常问这个问题:“谁来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负责?”如果答案是“别人”,就相当于把自己愉快生活的权利拱手交给别人,自己无法掌控。但是,如果我们坚定的回答“自己”,自己就是自己人生的编剧。
Keep going.寻找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