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小山后人
(藏头诗)
小城边的花开了
山脚下开始有人放风筝
后街的庙会上
人来人往
你呢 你在哪儿
是谁把你带来又带走的
好像从没来过
老树开始想念小鸟的鸣叫
湿润了雨后那一片片青草
(一九四三年,癸未,春。)
“老师,我属马!”清脆的声音,在榫卯结构的老木屋里回荡,似乎让从栅板外透进来的阳光,也多了一丝色彩。老先生满意的点点头,拈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十三周岁,虚岁十四,正……”。
“哒~”两张银票拍在桌子上,声音不大不小,刚好打断建勋老师的温婉的话头。
“拜托孙先生,有劳了,告辞!”
“呃,好,您……慢走,不送了……”
建勋老师缓步踱到窗前,眯着眼睛正思忖着,引擎声响起,只见一辆黑色“道奇”车绝尘而去。
留下孩子一人,仰起头,长睫毛忽闪着,天真的眨着大眼睛。
她看起来有着良好的家教,彬彬有礼的南京官话中,夹杂着些许客家方言。以她的学养,似乎不单是来学习,而每次听讲,却又格外认真。那孩子,清秀的眉宇之间,仿佛总有一股,与她年龄不太相称的果敢,而她的一颦一笑,却总又那么乖巧的惹人爱怜。她很有朗读的天赋。上第三节课的时候,老师便欣欣然请她为同堂的二十多名同学领读,每当这时,建勋老师便可腾出功夫,泡上一杯龙井,悠哉悠哉品起来,在此起彼伏的“之乎者也”中,不时微笑的点着头。
她的名字叫春花。
每次送春花来学堂的人,总是戴着礼帽墨镜或口罩,有时是洋车,有时赶着高头大马,看起来很是神神秘秘,而春花的身边,和她形影不离牵着她小手的,却是一位穿着补丁衣服,面目凄苦的妇人。
春花最后一堂课,大家正读着屈原的《天问》,才一半,忽然发现春花已经不告而别。后来,有人听夫子庙那边的街坊说,看见她被几位穿黑长衫的人推到一辆吉普车上,带走了。
建勋学堂依旧书声朗朗,龙井茶壶渐渐布满灰尘。
春花从此,音讯皆无。
而建勋老师,在春花走后的两个月后的一个中午,收到了由一名陌生乞丐送来的字条,上写:
地老天低
王师正起
雨速风疾
投桃报李
建勋老师沉吟片刻,随即组织疏散学生。大家搀扶着跑下旧楼梯,破木板踩的咚咚响,奔上街头后,数架飞机低空盘旋而来……再回头,建勋学堂已经被炸成一片废墟,和狗不理包子铺、同仁堂大药房埋在了一起。
在兵荒马乱,命运多舛的岁月里,建勋老师,一直珍藏着那张印着蜡染小花、写着稚拙手迹的字条。他也始终没能忘记那位,他最喜爱的学生。每逢春来花开,都会站在粉绿的山口,眺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