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完《河的第三条岸》,写了如下的感想:父亲「无故」离家出走,驾着船在家人可见的河里漂流,不去下游,不去上游,却从不靠岸。此岸彼岸是岸,父亲不曾离开的河也是岸,是第三条岸。在那条岸上,父亲把物质需求降到最低,看似独自一人,却有自然,静谧相伴。而最后接受儿子的建议,却发现此岸仍不可登
没有任何标点就结束了这通评论,不是我不舍得画上句号,是迫于字数限制,而且,我还有好多话没说出,好多字没写出,思绪也随着 140 个字的限制戛然而止。
看这篇文章是之前在新世相看到一篇《世界上最后一个隐士》的文章,后来在网上搜索,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世相君对《河的第三条岸》的评论是:世上有何欢愉,迫你逃向河流?看了这两篇文章,我想我能体会到为什么,这是不可明说的道理,好似说得太明就泄漏了天机,所以啊,最好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你倘若能体会,那自然是一种馈赠,如果不能体会,那就去接受别的馈赠。
沉默寡言的父亲选择「离家出走」,驾着船在河上的时光,父亲只穿一件单衣,没有过多的食物,甚至没有一根火柴,就这样走了好久好久,久到姐姐结婚生子,久到母亲老得也随姐姐一起搬家了,久到「我」的头发也开始花白,父亲这些日子是怎么坚持过来的?哦,不,或许不应该叫坚持,应该叫坚持中隐藏着享受。
虽然魔幻现实的小说让时间错乱,但却让情感更真挚,让矛盾更激烈地凸显出来,就像话剧之于电视剧一样:想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把几十集电视剧的内容浓缩,其中的张力和戏剧性不可忽略,尽管有时候看起来是那样的不真实。
在《世界上最后一个隐士》中,世相君的提示文字是: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隐士的故事,而是一个逃不掉的故事。在离开人和人群 30 年后,他被粗暴地「绑架」,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他无法反抗,说实话,我觉得他是不想浪费精力反抗,他知道最好的反抗就是不理会,面对铺天盖地的询问不置声,面对人们或好奇或鄙视的表情视而不见,他不是没有礼貌,他只是不想用他逃离之地的方式去反抗。他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这里面不存在输赢,不能说他被现实打倒了。
我一直很敬佩像克里斯和「父亲」这样的人,他们知道自己不一样,他们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样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啊,当众人在忙着名利之争时,他们有可能躺在河流上数着天上的繁星,当众人忙着你争我吵时,他们沉浸在森林的虫鸣鸟叫之中。不同的是,前者在不断的焦虑中变得患得患失,而后者靠着自然的力量,在慢慢体会宇宙的伟大,自然的奇妙。
在《模仿游戏》中,少年图灵和好友在交谈时说解码就和听人们说话一样,他们总是不把真实的意思说出来,总是要去猜。
世相君,北塘隐士的故事不是反抗的失败,不是最终被现实绑架,是有这么一个人,曾经选择过着自己百里挑一的生活,他百分百地享受着,我们这些没有吃到葡萄的人,怎能随意就说葡萄酸?
世相君,父亲的快乐自在河流上,事实上,应该是:世上有何欢愉,诱你逃向河流?
世上有何欢愉,迫你远离人群?
嘘,欢愉自在心中,懂的懂,不懂的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