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质与发展
1. 对婚姻的攻击与调侃。人们为何要结婚呢?从心理学上说,婚姻满足个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双重要求,它使性关系合法化,同时它也为情感深厚,负责任的爱情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它使家庭生活得以维持,并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成长、社会化的平台。因此,19世纪以来,在西方社会广泛认为“爱是婚姻的基础。”
但在现实生活中,婚姻有时则成了爱情的专职杀手。当婚姻去除了爱的距离后,让人吃喝拉撒守在一起因而原形毕露。露出原形后彼此仍不厌弃那就叫合适,反之就是破镜无缘。一个法国文人说:“夫妻两人总是按照他们中比较平庸的一个人之水平而生活的。”这是挖苦结婚使智者变蠢,圣者俗气。恋爱不是婚姻的基础,婚姻也不是恋爱的延续,谈恋爱和过日子是两码事,桥是桥,路归路。婚姻或夫妻关系没有好不好的,只有合不合适的。那么合适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用林语堂的话说,婚姻就象一双穿在自己脚上的鞋,谁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会夹我的脚。
有专家学者解释道,所谓合适,就是要多了解。人不要在感情炽热的时候结婚,这时很容易感情冲动。一定要做到对对方全部了解后再结婚。婚前婚后是两个世界,因此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这是他们唯一的忠告。可是有一句西方谚语却这样流传着,并深得智者赞同:“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了解而分离。”
于是婚姻成了一个永远可以有争议的话题。古往今来,说婚姻刻薄的、自嘲的、悲观的、幽默的。但谁都不能否定婚姻存在的必要性,然而谁又都不能否认婚姻包含的种种弊病。
事实上,数千年中,经过了多少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骚乱和剧变,婚姻依旧存在,它演化了,可没有消灭。因为婚姻是系于人类本能的制度,它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人类的自我生存本能,人需要依赖和利用他人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舒适。
(2)建立一种持久和稳定的社会活动细胞。
(3)用一种制度去支撑男女之间爱的结合,避免无序的竞争和人际关系的混乱。
2. 现代社会的婚姻类型。正式的婚姻关系能为人们提供情感上、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同时也给予人们与某个特定的人分享情感、生活经历以及奋斗的机会。对共同生活目标的追求,对相依相伴的亲密感的渴望,才是现代婚姻的关键,并不仅仅因为性和爱。用一句泛泛的话说,今天人们结婚,是因为他们认为结婚能使自己更快乐,反之,如果人们离婚的话,首先他们感到是婚姻不快乐了。
然而,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和婚姻的脆弱性,给男女双方或多或少会造成一些精神困扰或伤害,使得一些聪明人在不断地探讨着新的婚姻方式,其主旨是以“合同式”或“契约式”的精神来体现。
3.婚姻:一种两性之间的合作。婚姻并非是定局,而是需要时时重造的事情;婚姻并非是一种爱情的缔结,而是一种两性之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