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38周岁了,先生44周岁。
秋期开学,儿子将读五年级,闺女高三。
7月,我努力一个月,8月1日通过回城选调,待分配新学校。
8月9日,我从简友那得知毓秀红林写作营,申请加入,当晚参与了第一次线上写作交流,激动着,开心着,重又找回了坚持写作的力量。
而同时,进入八月,因疫情严重,已高三开学的闺女放假在家网课,儿子的奥数、英语、钢琴班网课,家里时有硝烟弥漫。17岁的闺女不够太自觉,有时早上闹钟响了,叫过之后,仍要再睡几分钟,听罢网课做作业的当儿不忘扒拉手机看视频或其他;十岁的儿子,网课作业提交不及时被老师崔要,提交了犯不该犯的错误被老师点名,看电视太久练琴时间保证不了……我看到了这种种,总是忍不住怒从心头起,先是态度柔软苦口婆心说教,孩子们听听不时敷衍反驳“不玩了”“知道了”“下次……”,于是看到丁点毛病重犯便忍不住,声色俱厉逐个批评教育,谁不流眼泪都不罢休,貌似不掉泪便是触及不到灵魂,就连忙碌做饭或收拾东西的先生也因看不惯我从中为孩子说情也难逃一劫。用儿子的话说,我一动怒那就是拿机关枪扫射,逮谁是谁。
可是,参加视频会议和简书文章中看到写作营中有些伙伴家里的情况,可能也不比我好太多,有两个孩子者有之,两孩相差不多者亦有之,甚至夫妻俩人中一人教师一人行政班(假期自己带孩)也有之,可并未见大家的日子都如我一般鸡飞狗跳、凌乱不堪,相反她们仍然热情满怀、意志坚定的参与教学研究、读书成长、写作日更之中,并且做的还特别好,原因在哪呢?一对比一反思我知道,更多的问题可能在我自己。
一、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要知道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能再停留在自己知道就是控制不住,那还怎么去要求孩子们呢?如果遇事再要动怒,自我找地方回避,数十个数,想想动怒的效果和不动怒的效果哪个好再出来解决问题。
二、学会赏识自身孩子和先生的优点,发现了就去表扬,力争每天对每个人说出一点他们做的好的地方,给他们自信和力量,帮助他们强化自身的优点;发现缺点或毛病了,换种方式换种语气“××,我想你这个地方这样做会更好”,把直接的说教或挑剔变成正向引导,也许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三、规避自我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在孩子面前少扣摸手机,减少刷抖音逛淘宝时间,不说消极抱怨的话语,孩子们学习时自己看书或做家务,每天最少阅读半小时,家庭阅读时间也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不能轻易动摇;每天简书日更一定要坚持住,才加入这个写作营,第一阶段先保量再求质。
…… ……
貌似这样一罗列,自己也罪大恶极了,不再一一赘述,行动吧——和颜悦色的说话、陪孩子一起阅读、写作,慢慢的做起来动起来,和孩子和大家一起朝向优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