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烟火,看宋代茶色纯白
最近的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宋仁宗到宋神宗的时代背景为原型,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的人与生活,宋式的风雅不仅仅是诗词中的描述,更是唐朝风烟过后的鲜活时代。
剧中讲述了官宦人家的生活与纷争,以盛家六姑娘的逆袭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的礼仪风俗和堂前屋后,还有饮茶的习惯与文化。
宋朝的生活不比盛唐,云不思衣裳,花儿也不想容颜,宋代的人都活在一个叫做风雅的梦里。几张桌子,几枝花木,几盏酒茶,几个白头人,就是宋代的诗意与美学。
宋朝人的生活是精致的,就像宋瓷一样。他们习惯闲适,不很富裕但非常幸福,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这四事,是他们生活的艺术,是他们对雅致的追求。将艺术境界融入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升华为艺术境界,追求生活美学,也讲究个人品味,这是东方传统的美学意识。
文艺的人都想活在魏晋,那时靠着满腔文艺,就能让自己活得快乐;那么,爱茶的人大多是想活在宋代吧,汴梁茶馆、临安茶肆、斗茶点茶,那是茶叶最美的年代。
宋代承袭了唐代的饮茶之风,煮茶、煎茶、点茶日益普及,其中点茶为主流。根据蔡襄的《茶录》和赵佶的《大观茶论》,点茶法的程序大致为备器、择水、取火、候汤、熁盏、洗茶、炙茶、碾磨罗、点茶、品茶等。
备器:准备好点茶法使用的主要器具,如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茶盏、茶匙、茶筅等等,其中建安黑釉茶盏作为闻名。
候汤:候汤是将水放入细口、长流、有柄的汤瓶中,用像古鼎一样的风炉或是火盆炉灶等来煮水。候汤是最难的,没有煮熟就会浮沫,煮得过熟了就会茶沉,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水开了就会自动停止加热并且提醒人来取水,想要刚刚好确实很难。
熁盏:在点茶之前,先要熁盏,用火烤茶盏,或者用沸水烫茶盏,不然冰冷的茶盏不能使茶沫浮起来。
洗茶:用热水浸润团茶,去掉尘垢和冷气。
炙茶:用微火将茶团炙干,如果是当年的新茶久不用炙烤。
碾、磨、罗茶:炙烤好的茶用纸裹起来,捶碎,然后放入碾中碾碎,接着用磨磨成粉,在用罗筛去末。如果是散茶就不用洗炙,直接碾、磨、罗。
点茶:先调膏,用茶匙抄茶入盏,加入少许水,调令均匀。然后是量茶受汤,一边注汤,一边用茶筅“击拂”,直到白沫满盏。斗茶以水痕先显者为负,耐久者为胜,白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点茶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次之,灰白、黄白又次,茶汤在茶盏中以四到六分为宜。
品茶:点茶一般在茶盏里直接点,不加任何佐料,直接持盏饮用。
这就是宋代点茶的基本流程,由于饮茶的风靡,茶馆也在宋代进入了兴盛时期。虽然宋代不及唐代富裕,但是宋人的幸福指数很高,这与茶馆酒肆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茶肆种类繁多,在冬天卖七宝擂茶、葱茶,在夏天则卖雪泡梅花酒等。当时的茶馆除了饮茶,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如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等。
就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盛六姑娘酷爱吃水晶肘子,当代的一批人爱死了宋代的诗意风雅,心心念念的是那时点茶斗茶的盛况。追忆往昔,我们的先人曾这样活着。
徽宗画了一幅工笔的花鸟,也画了一只写意的大雁,宋代的文明如纸鸢,如笙歌,春天的汴河边,熙攘的集市和马车,人们用魂魄荡秋千,中原的月亮泛滥着谦卑,马蹄喧涌,荒芜天地之间,烟火看作古韵,世俗也堪风雅。
宋代,是一个风雅的时代,也是一个世俗的时代。参不透的往事旖旎,古韵烟火,且看这宋代茶色纯白。
文章 | 徐美辰
图片 | 来源网络
编辑 | 风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