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国家话剧院,话剧《兰陵王》世界首演在全场座无虚席观众的期待中,轻盈的拉开帷幕。
一千六百年前的兰陵王传奇,是关于‘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与面具’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场人生逐鹿中,自我与面具之间纠结,挣扎,唯有爱能解放,释然,寻找回自我的情感大戏。
兰陵王在九岁那年,蔓帘后面亲眼目睹父王被害,为求生存,掩盖自己王者后裔的男儿真性情,将自己变成一个胭脂红粉,兰花绕指的可人儿,让齐王视他为尤物,伶人。齐后为唤回兰陵王的男儿血性,交予他先王遗物~神兽大面,戴上大面的兰陵王神奇般平添雄伟气概,战场上所向无敌,却也走入魔咒的极端:戴上大面,既是英雄,也是魔鬼,而走上人性的另一个极端。最终,唯有用至爱的牺牲才换回兰陵王本我的回归。
没有奢华的舞台设计和舞美造型,一个巨大的铁架式屋檐造型,以不同的姿态演变着场景。二十几位国家话剧院的专业演员,细节中戏份十足,每个演员都可圈可点。兰陵王的扮演者张皓越,更是在女儿身的柔美与男儿血性的性格变化中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历史上的兰陵王传奇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源头之一,本场话剧也沿袭了‘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学特质,以戴面具演出的戏剧形式,向人们揭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关于‘灵魂与面具’的人性难题。
面对不同的境遇,身处不同的位置,人们常常会为人性戴上不同的面具,或逆来顺受,曲意逢迎。或颐指气使,生杀予夺,其实后果只有一个:不见本心。
两者同样悲哀,也许后者更甚。
当一袭红绸铺满舞台,兰陵王在齐后有自己的心血打破魔咒,唤回兰陵王的本心后,兰陵王浴火重生。灯光渐暗,大幕合起。
即刻,掌声雷动!
看话剧,看演出,最后的谢幕也是一道盛景。经久不息的掌声是观众对演员及幕后人员最高的奖赏和尊重。
在掌声中,导演王晓鹰请出编剧及各路工作人员,和大家分享创作理念和过程,在编剧罗怀臻讲话的时候,心细的观众会发现主演张皓越的身体在打漂,他在强行克制着自己的不适,感觉稍不留神就会倒下。
两个多小时不间断的演出,或柔或刚,或舞或战,或柔情或霸气,全情投入,一气呵成,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很难支撑下来的!
话剧是最考验演员功底的!
两个月,二十几位演员,十几位幕后人员的的辛勤努力和倾情付出,为人们打造了一台文化盛宴。
致敬,所有的艺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