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时光的礼仪
现在人们感叹最多的是日子过得真快,新年刚到,转眼年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千多年前夫子在河边的感叹,仿佛声犹在耳,耳提面命。
时间本是混沌的,古代先民们无比聪慧,用年、月、日的概念将其裁断;用二十四节气将时间归类,感知它的色彩,分辨它的味道;用日晷、沙漏等简单又精密的器物将时间具象化,看见它一步一步远去的脚印。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膨胀,对人的欲望刺激频繁,使原本恒定的时间变得匮乏。一些文化先行者以跨年演讲的方式,引导大众对时间的反思和敬畏,和时间做朋友成为时尚的话题。
英国有位年轻人克里斯田,因为白血病去世的姐姐,悲痛的心情久久难以复原。在日本传说中,折一千只纸鹤就能实现一个愿望,2015年年初,克里斯田决定每天折一只纸鹤,以这种方式纪念时光的流逝。100天之后,他的纸鹤有了不同的颜色;300天之后,他的纸鹤出现不同的造型,粘上花草,绣个图案,纸鹤已成为他每日心情的记录和倾诉;1000天之后,他的纸鹤成为艺术品,他学会了剪纸、绘画,从身边的建筑、音乐、故事中获得灵感,小小纸鹤仿佛能带着他的梦想飞起来。克里斯田说:“我学会了关注那些会忽视的东西,学会了新的创造技能,我听到了人们从我做的事中找到快乐和平静。”
美国女性琼斯,因为祖母的去世痛不欲生。祖母走了,只留下一段录音告诉她:“我爱你”,也只有祖母的声音让琼斯在每一天获得片刻的慰藉和安宁。她想把祖母的声音纹在自己的胸口,这样,祖母就能和自己融为一体,永不分离。她的想法得到一位专业纹身师的帮助,通过观察电脑上音频的变化,将音频的波长精确地纹到身上,用手机一扫就能听到声音,声控纹身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对亲人的爱和时光的敬畏,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情;因为每日的仪式感,与时光和解,找到了更平和的自己。
中国自古就重视仪式感,只是后来越来越简化,以至于让人认为仪式感只是婚礼、葬礼这些人生大事或逢年过节才有,正如法国童话《小王子》所言: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无处不在。
调匀呼吸,日诵心经是仪式感;
洁净双手,泡一壶茶是仪式感;
对镜整装,配上胸针是仪式感;
出门返家,大声招呼是仪式感;
插一枝花,点一支香是仪式感;
翻开手账,记录日常是仪式感;
……
关于仪式感,古代圣贤老子和孔子早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成语白驹过隙典出《老子·知北游》,孔子有一次专程去向老子请教什么是“至道”,老子要孔子“斋戒沐浴”,并告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苦短,苦于在无常与恒定之间求取平衡,“斋戒沐浴”就是仪式感,让仪式感引导自己活在每日的当下。如果时间允许,假以学习和练习,或许能增长技能和自信;如果时间还允许,假以创新和创造,或许能领略到至善与至美。
对时光以礼,时光必回报快乐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