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1天的日更打卡训练营终于结营,我也松了一口气——总算可以静下心来练字啦!
断断续续花了两天时间才将吴让之的《宋武帝与臧焘敕》通临一遍,发现渐渐有了点感觉,看样子集训才能出效果,我决定了,这几天主攻书法。
全文:
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
衡门之内,清风辍响。
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近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敷崇文籍,激厉风尚。
此竟人士,子姓如林明发搜访想闻令轨。
然荆玉含宝,要俟开莹,幽兰怀馨,事资扇发,独学寡悟,义著周典。
今经师不远,而赴业无闻,非唯志学者鲜,或是劝诱未至邪。
想复弘之。
【译文】
近来学校教育事业还是废弃懈怠,年轻的后辈们(也都)废弃了学业,门庭之内,清惠的风气消失不见。
(这)确实是由于战事频仍,礼乐中断,轻浮的人丧志放纵,容易受情事的影响,岂能不广兴文教事业,来勉励风俗风气呢!
这里的人们,子弟众多,(大家都)在黎明就踏上征程,到处访求,希望听到良好的教诲。
然而荆山里蕴藏着宝玉,要等到有人发现琢磨才能光彩照人,兰花有奇香,还要用力吹动才能远扬,独自学习领悟也少,这在周代的典制中非常显著。
如今经师就在眼前,而近求学业的却没有听说,不只是有志于学的人少,或许这也是劝勉引导不到位啊!(我)想重新弘扬(这种好学求知)的社会风气。
【吴让之简介】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江苏扬州)人。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评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吴让之印作颇能领悟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的道理,运刀如笔,迅疾圆转,痛快淋漓,率直潇洒,方中寓圆,刚柔相济。其体势劲健,舒展飘逸,婀娜多姿,尽展自家篆书委婉流畅的风采,无论朱文白文均功夫精熟,得心应手,技术上已如庖丁解牛。让翁在继承邓完白的基础上有所创建,特别是那种轻松淡荡的韵味,直达书印合一的神境。吴缶老赞曰:“风韵之古隽者不可度,盖有守而不泥其迹,能自放而不逾其矩。”一生清贫,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
吴熙载工四体书。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书法功力虽深,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亦善画。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篆刻得邓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汉印。晚年运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满印坛的当时,将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对清末印坛的影响很大。
吴熙载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多不刻边款,以致流传甚少。
清心一直不敢提笔作画,但交了学费总归要练习练习,涂鸦萱草数幅,择其一。
希望明天会比今天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