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发了一通议论之后,最先写下的事件就是三家分晋。在展开瓜分大戏之前,最先开始讲的是智宣子和赵简子立后的事情。这两位老爷子当初的决策,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立后
书上说的立智襄子是因为他「贤于人者五」,立赵襄子是因为他「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乍一看是根据大家的才能、品质来比较的,其实不然,看的是谁作为继承人之后,有意愿、有能力延续自己的既定战略。
无恤原本只是赵简子跟翟婢生下的孩子,不再候选人之列。史书上记载,他为了能够进入候选人之列,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但要说明的是,赵无恤本人有带兵打仗的才能,也有隐忍的性格。
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卹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卹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卹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卹为太子。
反观智宣子立后的时候讨论的贤是什么?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须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根据通鉴的描述,智瑶还是死在了自己的骄傲自大:羞辱段规、赵襄子。
晋阳
晋阳不是个消停地方。当初赵简子为了自己的野心,挑起事端之后被其他各家反击,一度逃到晋阳保命。事情过去之后,安排尹铎去治理晋阳,开始的时候比较信任。但后来巡视晋阳的时候,发现尹铎并没有听命令拆掉城墙,就准备撸了他。
书上说「围而灌之,沈灶产蛙,民无叛意」。佩服,但,不信。
赵襄子为什么不装怂
智瑶跟各家要领地的时候,韩康子、魏桓子都听家臣的话给了封底,想等着出现一个脾气臭的人来收拾他。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可赵无恤是能隐忍的人,为啥在这个事情上硬气了一把?《史记·赵世家》记载:
晋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郑。赵简子疾,使太子毋卹将而围郑。知伯醉,以酒灌击毋卹。毋卹群臣请死之。毋卹曰:“君所以置毋卹,为能忍询。”然亦愠知伯。知伯归,因谓简子,使废毋卹,简子不听。毋卹由此怨知伯。
结合这个信息来看,如果赵无恤没当成继承人,智瑶可能还不一定会把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