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与算法
现在有一类书,专门给人生提供解决方案,中国人管这类书叫“成功学”、英文说的比较低调,叫“self-help”自助。分类目录连non-finction(非虚构)都算不上。这些书专门研究如何提高个人地位,更快的获取资源,也就是怎样提高你在社会食物链中的排名。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直接给你提供行动的指南。
在计算机编程中有一种选择语句:if——then,如果......就......。如果你只读self-help类的书,你的最高境界,就是活成一个算法。
给你一个任务,你知道如何完成。心中有目标,知道如何实现。你知道各种激励自我和自控的手段,你获得非常的高效。可惜,你只是一个工具。因为你能做的只有“执行”。
算法的含义就是给你指定的数据输入,你必定会产生特定的结果。这一点不用怀疑。如果遇到A类情况,我就选择这样做,如果遇到B类的情况,我就选择那样做。只要某个条件符合要求,你就会自动执行“代码”。你觉得头脑中的所有逻辑都是清晰合理的,这就是你的行动指南。当你听到一个道理,你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这个道理落地”?其实你想要的就是行动指南,你就是想要把自己变成各种各样的算法。
如果生活中全部都是算法,你会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你能感觉到你的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东西吗?充满算法的生活,缺少的是决策。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陪同刘备去东吴时,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妙计。
第一个锦囊:见乔国老,并把刘备娶亲的事情搞得东吴人尽皆知;
第二个锦囊:用谎言(曹操打荆州)骗泡在温柔乡里的刘备回去;
第三个锦囊:让孙夫人摆平东吴的追兵,她是孙权妹妹,东吴将领惧她三分。
这三个锦囊足以让赵云高枕无忧了,赵云只有按照if-then条件语句执行锦囊中的指令即可。在赵云的世界中没有意外,只有诸葛亮提供的各种算法。但这前提是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在小说中赵云没有多少的决策权,你遇到的所有事情,我都要解决方法,不需要你自己动脑子去想解决的方法,按照我的方法来就可以了。
成见与“快捷方式”
成见即定见,是固定的认识、现成的见识、成型或定型的看法、习惯看法。而计算机中也有和成见类似的术语“快捷方式”。而成见就是我们认知中的“快捷方式”,或者叫做认知上的“无障碍通道”。我们的阅历越多,这种“快捷方式”就越多。正是凭借着一个个不假思索的快捷方式,我们活得阅历越有效率,某些时候,也活得越来越有品质。
但是这种快捷方式也是暗含危险的。如果人的心智模式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快捷方式,人的心智和感觉就会不知不觉地被控制、被程序化。在我们生活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这种快捷方式几乎无处不在。当你成为某个品牌的忠实粉丝的时候,你觉得你还会选择其它品牌的商品吗?
假如说你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好几个无线路由器,但是如果你事先已经连接过某一个路由器的话,你的手机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它就会优先连接,而其他路由器的信号就会被自动屏蔽的。在你的手机与那个路由器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快捷方式。
这个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了,你很省事儿,你不用每次费劲地去连接,费劲地输入密码,你可以所见即所得,你很享受这样一种自动化的连接。这种效率是不言而喻的,你的收益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尽管你对这种损失常常是没有意识到的。
在这种不加思索的连接当中,就像我们的手机跟一个路由器之间形成了这种固定的、稳定的、快捷的连接以后,我们享受到的方便和效率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不知不觉当中所承担的机会成本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你的手机连接,这个WIFI连接出问题了,你还可以马上切换到另外一个,你可以马上切换到另外一个WIFI上,如果你知道它的密码的话。但是我们一旦跟一个品牌形成固定连接的时候,我们就比较难的跟其他的品牌形成连接了,当然也可以,但是非常的麻烦,这个过程也很漫长。
在很多时候品牌的的确确是减少了我们的选择困难,减缓了甚至消除了我们的选择焦虑症,它让你不用选择或者在不知道在选择当中已经做出了选择。
你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算法”和“快捷方式”,但是也不能全是“算法”和“快捷方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借用菲茨杰拉德的那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希望我写下的这些对你能有一点帮助,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认知。希望在认知升级的征途中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