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周末参加游泳俱乐部的MEET,其实就是游泳比赛。尽管对他说只要尽自己的努力,跟自己比就好,可大儿还是感到压力很大,拒绝去参加比赛。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众目睽睽之下,光着身子站在跳台上,等着发令枪响起,之后纵身跃入水中,机械地游呀游的过程;再加上对自己成绩不够好的担心和恐惧,不难理解孩子的感受。然而,让人倍感温暖的一幕是这样的:大儿同队的一位小伙伴(比大儿还小一岁),在每一轮比赛过后,都跑过来与大儿击掌,祝贺大儿,嘴里说着:“YH,you did very well” 或者,“Congratulations! YH, you are the first!”,有时还分给大儿一块橡皮糖吃。他俩是同一轮比赛的,大儿第一就意味着这位小朋友比大儿慢一点,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大儿真诚的祝贺和加油;大儿所在的游泳俱乐部所倡导的“冠军精神Championship”中,也明确指出要为队友以及竞争对手加油、祝贺这样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大儿的一位同学妈妈跟我说起的另一件事。这位妈妈问我:听说你们家YH演讲比赛得了二等奖,我家JS今天放学一上车就欢呼雀跃、兴奋地大喊:”欧耶,我的朋友YH演讲比赛得奖了,我认识他!”。比他自己得奖了还高兴! 这位妈妈在说的时候,我能够想象JS那纯真的大眼睛里闪烁着的由衷的欣喜和快乐。
从这俩个孩子身上,我忽然意识到我们许多成年人久违了的一种心态------真心为他人鼓掌、祝福。我们承认追求卓越是人类的普遍欲求,然而一提到追求优越性,往往容易被误解为尽力超越他人,甚至是通过排挤他人以取得晋升之类的追求。于是,别人都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看到别人好,就感觉自己不够好,从而引发焦虑或者妒忌。阿德勒的主张正好与此相反,他认为人生不是一场跟他人的比赛,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没有必要把自己与别人比较。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中的那个自己相比较。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因为“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人人(他人)都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乍一听到这些说法,你可能会有无数种辩驳的论调。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作者正是通过一位青年与一位哲人对话、甚至是激烈辩论的方式,系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阿德勒的主张和观点,非常精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读。(我是通过荔枝FM听的,徐徐的悦读时光)。在此摘录一小段如下:
青年说自己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别人。哲人说:那就是因为你站在竞争的角度看待与别人的关系。你把他人的幸福看成是“我”的失败。所以呢,就没有办法给别人祝福。而一旦你能够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没有必要去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够摆脱“或许会输”这样的恐惧心理。就变得能够真心祝福别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当别人陷入困难的时候,你随时都愿意去献出援手,那他人对你来说,就可以称为“伙伴”的存在。如果你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中“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你对世界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与一位非常熟悉《圣经》的西人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他立刻给我指出了《圣经》中的以下几段经文,感觉真是字字击中要害,对于为什么这几位朋友身上散发出那由内至外的平和(Peace)与喜乐(Joy),我似乎也找到了一点原因。
Galatians 5:22-26 (NIV)
22 But 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s love, joy, peace, forbearance,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23 gentleness and self-control.另一方面,圣灵的果实是有爱心、喜乐、和平、坚忍、仁慈、良善、信心、温和、自制。
26 Let us not become conceited, provoking and envying each other.我们不该自命不凡,彼此挑起竞争,彼此妒忌。
Galatians 6:4-5 (NIV)
4 Each one should test their own actions. Then they can take pride in themselves alone, without comparing themselves to someone else,5 for each one should carry their own load.各人都应该察验自己所做的事。这样,人高兴是因为自己的成就,不是因为跟别人比较。各人要负起自己的担子。
从孩子游泳,说到阿德勒的主张,又搬出了《圣经》经文,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然而做起来却不是码码字这么简单。是的,做起来的确不容易。办法呢,还是那句老话,一次一小步(Baby Step),慢慢前进。
我的一小步是这样的。我们在家里跟孩子聊了这个话题,跟他一起读了《圣经》的这几段经文。我向孩子承认,妈妈也有因为看到别人好,就感觉自己不好,从而引发焦虑和嫉妒的时候。孩子害羞地低头一笑,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他接着表示,他以后也会为小朋友鼓掌、加油,真心祝贺其他的小朋友。我又问他,这样想了之后,对于以后要参加的各种比赛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紧张了,孩子点了点头。另外,他还跟我说了学校有位高年级的同学每次见到他都Cheer him up, 他以后也会这样对待别人。
近日有位朋友非常坦诚地跟我说:“Amber, 看到朋友圈里人家的孩子这也好,那也好,不焦虑都不行啊!” 呵呵呵,不知道这篇文章对她会不会有所帮助。让我们真心为他人还有他人的孩子鼓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