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白发

                  母亲的白发(原创)

        母亲出生于旧中国,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没能过上一天好日子。母亲年轻时渴望读书,却没有读书的机会,为此留下了终生遗憾。

      解放后,年仅20岁的母亲,在媒妁之言下,嫁给了我父亲。结婚生子拉扯孩子,锅碗瓢盆交响乐,母亲的青春年华及早地消失殆尽。

        大约从5岁那年起,我就有了记事的能力。只记得,一大家人的衣食住行,生产队里忙不完的活计,让母亲几乎处于连轴转状态。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最早出现白发是在1976年。那年春天,母亲因为长期过度操劳,患上了良性乳腺肿瘤。正是处在无钱救治、欲哭无泪的日子。年仅30岁的母亲,白发似乎在一夜之间出现了!

        那时,年少的我注视着母亲的白发,期盼能早日去掉病情,白发还黑发。幸运的是,在众乡亲的帮助下,母亲终于得到医治,战胜了病魔。

        母亲一直没有清闲,因为父亲患病后,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要靠母亲柔弱的双肩挑起来。为了挣工分,多分点糊口的粮食,母亲的身体还未康复好,就在生产队里饲养了40余头猪仔。早晨我们还未睡醒,母亲就去了饲养屋;夜里我们入睡了,母亲还在饲养屋里忙活。那些日子里,母亲的白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日渐增多起来。

        伴随着母亲白发的增生,我到了上村小的  年龄。母亲说,她深受没有文化之苦,所以嘱咐我,无论如何也要好好读书。然而,那时不谙世事的我却没少让母亲省心。

        20世纪70年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农村经济窘困。为了维持生存,冬天里,和母亲一起去田野里捡冻地瓜;春天里,和母亲一起去小河边挖野菜;夏天里,和母亲一起撸树叶子喂小兔;秋天里,和母亲一起去水库里刨芦苇根……风里雨里,母亲的白发飘散着,却化作了我们生活无比的勇气!

        或许,好心境能让人变得年轻。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有了根本性好转,母亲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白发也似乎减少了许多。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专,一路走来,终于在母亲的白发中,圆了母亲也圆了自己的一个梦。

        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后,已经年逾五旬的母亲,一直操心不止,母亲的白发又明显地多了起来。进入老年后的母亲,又给予我们后代以无限的关爱。母亲背上的孙女孙儿,点数着母亲的白发长大起来。母亲随口吟诵的那首《育儿歌》:“小朋友,快长大。长大了,学文化”,便是母亲对孙儿很好的启蒙。

        2004年,春天来得迟,迎春花却凋谢得早。年近七旬的母亲,不幸患上了脑血栓,左肢体瘫痪了,这是我们心中无比的痛。白发母亲只好搬出百年老屋,跟随子女们一起生活。

        在我们精心的侍候下,已是白发斑斑的母亲,吃饭喝茶,都还不错。我们为她梳梳头洗洗脚,剪剪指甲理理发,说说家常里短,谈谈工作事情,母亲很幸福很快乐。

        我们爱母亲,也爱母亲的白发,因为它诠释了母亲生命的内涵与沧桑。亲爱的母亲,您飘柔的白发啊,是世界最美丽的花……


        作者简介:许培良,男,汉族,生于山东平度,中学教师,副高职称,青岛市十佳教育读书人物,学术专著《读书点亮教育人生》荣获 “华东地区优秀教育理论图书”;现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唐田校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图/文 晴天的天 幼时,母亲在田地里耕种,我跟随玩耍。旁边的河水湾湾,河堤上全是丛丛的芦苇。我总是不太喜欢芦苇,...
    晴天的天阅读 2,973评论 85 128
  • 参加工作以后,回家的时间就很少了,虽然工作单位离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但由于内心的惰性加上工作忙这个堂而...
    苏北雨人阅读 1,317评论 36 15
  •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感情淡漠、没有眼泪的男生,但是时隔100多天再次见到母亲时,自己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索...
    多能干细胞阅读 283评论 1 1
  • 走着走着 山水就在秋天里瘦下来 岁月没有在意她老去的白 三壶下肚,白发凉如我心头的颤抖 我的母亲也曾是木棉树下小小...
    阿芬阿小郑阅读 261评论 0 2
  •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
    祝福六月阅读 1,56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