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千寻1先生,您好!
大作拜读、欣赏,甚好!为您点赞!
感动于您的谦逊和诚意——“仿古体,门外汉。请老师们提建议!”,鄙人不揣浅陋、冒昧,啰嗦一、二,与您讨论也就教于方家,期达同学共进之目的。
先录贵诗如次,以方便说话——
《新茶韵》
——看图写诗 新词一首
沸水轻投馨香溢
淡云薄雾绕盏璧
清香一缕穿陋室
心神旷怡自飘逸
抿小口 透心扉
弹笑之间如过隙
与君共此品香茗
一盏清茶云雾里
首先,我必须说:诗意是好的,配图也美,相映成辉;自我表达,抒情写意,当然就是最好的诗——至少对自己来说。别人无论如何写、如何改,您的心无论如何是“神秘莫测”的!
第二,您说是“仿古体”,我完全赞成!鄙人也常写这样的诗,标过“古体诗(古风)”“七(五)言古”“杂言古体”等等,但当我的大学同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集翰山房先生说:古体诗(古风)其实没难么简单,某种意义上,可能比近体诗(格律诗)更难把握!至此以后,我也怕敢标以上种种了,索性就标“无题”或者有啥说啥比如“看电视有感”。
第三,据鄙人所知,古体诗里甚少仄韵,而格律诗差不多就是“无”。而我们“龙风(曲度)诗派”的全格诗词曲联谱里,平仄韵可能半对半,恰巧您的诗里韵脚、白脚(古一处平,今两处平)都是仄(古)(韵律检测如下),这也是引起我的兴趣原因之一。
仄仄中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中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 仄平平
中仄平中仄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仄
中仄平平平仄仄
可以知道:若按新韵,诗是押韵的(十二齐韵),所以读来“朗朗上口”;而无论按古论今,平仄、粘对(如首句仄平仄仄仄仄仄,如234句第二字皆平,如尾字七仄)、对仗都是有很大问题的,按《平水韵》也不合韵(入声四质、入声十一陌、上声四纸或去声四寊),因此也就不能“抑扬顿挫”。
第四,按不才理解,您的诗“诗眼”是“淡云薄雾绕盏壁”,眼之睛应该是“盏壁”或“盏”,舍此也就没有了这首诗,更无从抒情了。
鄙人试着改为押仄韵二首、平韵一首,下录之——
1;
沸水轻投溢美香,
薄云淡雾绕杯盏。
清香一缕穿庸斋,
心旷神怡自飘限。
抿一小唇心透舒,
笑弹之瞬时无拣。
与君共此品醇香,
一盏茗清云雾栈。
2;
沸水轻投溢馨香,
淡云薄雾环盏壁。
清香一缕穿陋斋,
心旷神怡满朝夕。
小口一抿透心扉,
笑弹之间若逾隙。
与君此共啜异香,
一盏清茗雾云席。
3;
沸水弱投馨香溢,
盏环壁绕微雾云。
清香一缕穿陋室,
心旷神怡自飘曛。
小口温滋透心爽,
笑言欢语情切殷。
与君共此香茗品,
一盏清茶尽芳芬。
必须承认:
三首改来的诗,平仄、粘对和用韵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仗不工整或者干脆说就没有,韵律之美定是差强人意。学力若此,徒叹奈何兮!
比较起来,可能其三稍好些,也与原玉诗意近些吧?天知道!
这也充分说明:龙风(曲度)诗派在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上是创新的、开拓的,是有大功劳的;龙风诗词不好学、不好写,是有内涵的、有高度的!
第五,还必须言及、也是必须注重的是:
1;
古典诗词,真可谓字字珠玑、词词贵似金,所以才有“推敲”、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因此故,重字是要避免的(除非像“情殷殷”“意切切”之类非用不可)!
2;
新手选韵尽可能选宽韵(韵部字数多的)而不用窄韵,更不要选险韵(只有几个字);在一个韵部,最好选古今读音一致或接近的,如下平六麻部花、家、麻、霞最好不要与斜一起用,后者今音只读XIE,会让人感到很别扭!(关于李峤《风》中“入竹万竿斜”现在到底该咋读?今人格律诗中可不可以“支”“儿”“吹”“奇”(《平水韵》上平四支)通押?——正在学习、请教,也会有专文探讨)。
3;
我和我的龙风同学、学员,都犯过(其实现在还在犯!)为平仄而平仄、为押韵而押韵而写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狗屁不通”的字词句,我自责自斥为“不说人话”!
其实真这样,还不如不学不写——“捡了芝麻(平仄、用韵)丢了西瓜(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另一方面,它很考验你的功力和耐力,你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和恒持!
好了,还是用我的常引用、常表白的话结束此文,也与您与文朋诗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