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来》-李开复 2020-04-30
带着问题读书,哪怕只弄懂以下几个问题,那也是收获。
1.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AI(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变化?
3.当人工智能到来的时候,你的工作会被淘汰吗?
4.我们人类如何与AI共存?
1. 未来已在此处
受上一本书《认知尺度》影响,最近开始看科技类的书,用未来的情景激励现在,用可想象的未来,获得现在的力量。
人工智能这个话题,我也只是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看过简单的介绍,再多就是友邻新闻讲谷歌AlphaGo在2017年7月打败柯洁,柯洁遭遇三连败,泪洒现场。再多的就说不出来了。所以这本书很吸引我,都是我不知道的,一鼓作气把它看完了,还听了李开复关于这个话题的TED演讲。
2. AI会带来哪些变化?
AI将会对银行、医疗、司法界、超市、教育等各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会炒掉银行客户经理。它只依赖算法,就可以评估贷款的风险,并做出比人精确的判断。它不要求申请人填写收入水平,只要求用户同意发贷方从他们的手机上取得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就像申请人的数字指纹,能够以相当高的准确度预测他们有没有能力偿还1万元的小额贷款。
人工智能会淘汰掉很多医务人员,包括以开药为主的内科医生和以开刀为主的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再有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远比人工智能大数据少!而外科医生再精确也不如后面有人工智能的手术机器人精准!医院以后可能需要更多以交流为主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医生就是只负责心灵的沟通)。
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有四种应用场景:课堂教学、家庭作业与练习、考试与评分、量身打造的家教辅导。
在授课过程中,教室前方的一个视频会议摄像头使用面部识别与动作分析技术来记录出席人数,检查学生的专注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动作(例如点头、摇头、困惑的表情等)来评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了解程度。所有的数据,如用机器回答的问题、专注程度、理解程度,将直接写入学生的个人档案里,实时反馈学生了解了哪些授课内容,以及哪些部分需要进一步讲解。
学生回家后,算法根据学生档案,为每个学生量身设计家庭作业:聪明的学生必须完成高难度、有挑战的题目;不太理解教材的学生则会做些更基础的题目,或许还要额外补课。
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学生对不同题目的解答所用的时间及答题表现,都会写入他们的档案里,并据此调整后面的题目,增强学生的理解。此外,对于英文这类课程,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能把一流的英文教学带到偏远地区。高性能语音识别算法可以评估学生的英语发音,即使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也能帮助学生改进语音语调。
3. 当人工智能到来的时候,
你的工作会被淘汰吗?
AI科技还是需要人做一些交互工作,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关怀更可贵。
从社交强弱和创意决策这两方面,把AI对工作的影响可以分为四象限:危险区、慢变区、结合区和安全区。
左下角是危险区(弱社交、低技能)这些单一、重复的劳力工作,比如说卡车司机,是未来五到十年一定会被取代的。
右下角是慢变区(弱社交、创意型)是有创意,但是温度不高的工作,比如艺术家。
左上角是结合区(强社交、优化型)包着AI内核,由人来提供服务的工作,比如老师、医生、导游。学生可以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辅助学习,还是需要老师提供人性化的指导和陪伴。医生利用AI,可以给病人提供更有温度的关怀。
右上角是安全区(强社交、高技能、有创意)应该向右上角这个区域努力。从很难被取代的是有温度、能关怀的高级服务行业。
4.如何与AI和谐共处?
最后,通过看AI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一些预防性的准备。
AI不能做深度的思考和创意
AI不能做很困难、很复杂的计划
AI不能跨领域思考
AI不能做跨领域的战略工作
机器与人的根本区别:否能爱人。2017年那一场对弈中,柯洁战败时,他抱头痛哭;机器人胜利时,并不会开心激动地拥抱人。
所以,面对人工智能大潮,我们应该重视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服务关怀意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重树人情味和爱的纽带。
中国将会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引领者。
中国的优势: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将会像电一样应用到千家万户,而且是免费的。海量数据的转换、热切的创业者、人工智能科学家,以及对人工智能友善的政策环境。
“从发明的年代转变为实干的年代,以及从专业知识技能的年代转变为数据的年代,使得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情况对中国有利,因为这两项转变弱化了中国的不足之处,强化了中国的优势所在。从发明的年代转变为实干的年代,弱化了中国最大的不足之一——研究问题采用脱离框架思考的方法,但强化了中国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国内有很多极具抱负、有敏锐头脑的创业者有机会创立强大的企业。从专业知识技能的年代转变为数据的年代,也为中国带来同样的好处:降低顶尖研究人员的重要性,这是中国所欠缺的;增强数据的重要性,这是中国所拥有的——中国有大量翔实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