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背叛与救赎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丈夫、妻子“三角关系”出和“红杏出墙”的故事。以美貌且虚荣的女主凯蒂为中心人物,她因不想成为人们口中的“剩女”而嫁给一个她不爱的细菌学家瓦尔特后,又出轨了幽默英俊的布政司唐生,婚外情被丈夫瓦尔特发现后他展开了复仇计划,要求凯蒂与他一同前往霍乱肆虐的小城湄潭镇,凯蒂在看清情人唐生的自私卑劣面貌后心如死灰的答应前去,在修道院中看到过人间惨象和经历了生离死别后,她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尽管她在丧夫后回港的又一次沦陷让她自己都鄙视厌恶,好在她最后醒悟了离开情人回到父亲身边生活,找回了内心的安定和生命的救赎。毛姆的确可以称的上是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笔下的爱情从来都与甜蜜和温暖无关,他更偏向于对现实的揭露,在他看来爱情更多的是怨恨和背叛。无爱的婚姻是各取所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毛姆用一种血色浪漫告诉我们: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它存在很多灰色地带,生活和爱情也并不全是主人公们大彻大悟后的Happy ending。 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揭开面纱的魄力,直视真实的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对生活和爱情的需求。
毛姆对于女性大概是有偏见的,他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大多都肤浅、虚荣、爱情至上,女生是脆弱感性的,大部分时候的确不如男生理智。但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升华的路上,现在的女性也逐渐清醒地意识到不能盲目的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的身上,她们会平衡工作与兼顾生活,不会为了丈夫和子女而完全舍弃自己的工作当家庭主妇。其实当今社会也不乏有许多独立女性存在,女强人、大女主、不婚主义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人类的情感如出一辙。所以我喜欢看书,读书能引起我的共鸣,能为我答疑解惑,能让我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我之前一目十行的读书方式就仿佛只是为了能和别人炫耀我看过了多少书,有多少量的积累,证明自己也是被书籍熏陶过的人而已。简书上有个书友的读书方式很值得我借鉴,不要盲目摘抄,将文中描述的好的语句摘录下来转换为自己的表述,可以是一样的意思但用相似的词语或语句。或者不要管自己的文采如何,先把这段引起你注意的段落划线后,记录下当时的感悟。在读《面纱》时我就借用了这个方法改变下写作模式。
作者树立一个人物形象总是离不开对外表的具体描写,人是视觉动物看重第一印象,凯蒂她如此痴情地自己的一片真心托付于有妇之夫唐生,就因为他那迷人的眼睛和健美的身材。魅力,除魅力以外一无是处的人最后会渐渐变得让人烦,而当你与一个虽不讨人喜欢但真诚的人交往会感到相当舒心。《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写到:“不要看脸,姑娘呀,要看心。英俊青年的心常是丑陋的,有些人的心里爱情不长久。松柏不美,姑娘,她不如杨柳好看,但冬天仍然枝繁叶茂,唉,说这些有什么用?不美的东西根本不该存在,美的只爱美的。美是唯一完整存在的东西。乌鸦只在白天飞,猫头鹰只在黑夜飞,天鹅白天黑夜都能飞”。有些人徒有其表,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我也是个肤浅的人,容易被美丽的皮囊迷惑,往往忽略了有趣的灵魂,人都会衰老,一个人的内涵与三观与你是否契合才是决定你们能携手走多远的前提。不要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体面,把婚姻当成自己显耀人前的资本,结局往往会自食其果。
书中这段描述了凯蒂被情人唐生冷漠抛弃、又被瓦尔特强迫去霍乱地湄潭府后她的一段内心独白:“她还有什么好在乎的呢?她没有了生活的寄托。二十七岁,人生就戛然而止,太凄惨了”。感同身受的是我今年也二十七岁了,对于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我是很向往和憧憬的,但更多的是迷茫和等待,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理想伴侣是什么样的类型、我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我自己在挑剔些什么、也走过不少弯路。卡夫卡在《城堡》中写到过:“越是努力想要得到或期望什么东西的时候,其实只要沉着冷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不动声响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子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不要过分焦虑,刻意去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由,多看书写作努力充实自己,培养自信把跳舞的爱好坚持下去,喜欢旅游就把中国走遍开拓眼界,以最好的状态展示自己,让自己变成值得别人爱的人。我知道他总会来,只是在来的路上耽搁了而已。就像春夏说过的:“这世界上总会有一束光为我而亮,总会有一个人为我而来”。
爱是莫名其妙的东西,人学着爱与被爱,带着爱去期盼余生,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哪怕过程漫长而艰难,爱情是互相欣赏互相包容的,爱的是相互揭开面纱后的真实的自己,它写在了彼此真诚的眼睛里,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