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即共和故国,也就是西周时期参与共和执政的卫武公封地所在。其今天位置,大概是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附近。
按照史书记载:
城南有安阳陂,次东又得卓水陂,次东有百门陂,陂方五百步,在共县故城西。汉高帝八年,封卢罢师为共侯,即共和之故国也。共伯既归帝政,逍遥于共山之上。《水经注·九卷》
再根据《水经注疏》中的注解内容:
守敬按:两汉、魏县属河内郡,晋属汲郡。《地形志》,天平中属林虑郡,则郦氏时仍属汲郡。《方舆纪要》,今辉县治。
如上,共地在汉时为共县,属河内郡下辖。汉初改为共侯国,其第一任国主为卢罢师。
而卢氏,在先秦又主要来源于姬姓和姜姓,所以再结合卢罢师的经历来看,显然卢罢师应当是属于姜姓这一脉。
由此,再依据史书记载,卢罢师最初是在齐国加入汉军之中的:
以齐将汉王四年从淮阴侯起临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卢罢师最初是以齐国将领的身份在汉王四年加入大将军韩信麾下,并且自始至终都是以齐将的身份。所以说,卢罢师为大将军韩信部下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而按照当时齐国的情况: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如此,卢罢师应该是作为原齐王田广的部下,在齐楚联军溃败之后,卢罢师便携众投降了韩信。而后,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大将军韩信以齐国多变为由,要求自立为王。虽然刘邦对于韩信自请为王的行为很是愤怒,但奈何当时的实际情况,只能是勉强答应韩信。
所以,汉四年,汉大将军韩信遂受封齐王,领齐军,而卢罢师便是作为其麾下齐军中的一员,故所谓齐将。
击籍及韩王信于平城,有功,侯,千二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其后,卢罢师便是作为韩信的部下,齐军中的一员,跟随韩信参与之后的垓下决战,击灭了西楚最后的一支主力大军,从而取得了对楚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至于之后嘛,则就是汉王夺韩信军,三十万齐军一夜之间变为汉军。而卢罢师自然也是由齐将成为了汉将。
当然,卢罢师应该还是将军职位,可终究是韩信带过的将军,或许还持有军权,但也是无能参与汉军中的一些中枢决策的。只能说,此后的卢罢师就是作为一名普通将军随汉军各类主帅参与各种战争,自然也包括不久后的北攻韩王信之战。
而卢罢师其人作为将军,且持有军权,还参与过垓下决战,所以封侯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是封赏多少的问题。
八年六月壬子,庄侯卢罢师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八年六月壬子日,卢罢师受封共侯,食邑一千两百户。
显然,这封赏是不多的,不过,也算是没有太贬低卢罢师,不像其他的一些功侯,几百户可真是寒碜。
而之后的卢罢师,或许是作为北方守护边地的将军,或许是在长安奉职的将军,都有可能,史书无记,笔者也就不好猜测了。
但是有一处记载,还是要说的: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乃反,发兵欲袭荥阳。於是诏罢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将十万往击之。《史记·孝文本纪》
如上,汉孝文帝三年,济北王趁汉军主力北征匈奴之际,发动叛乱。于是,皇帝刘恒遂以陈武为大将军,发兵十万击之。
另外再按照其他记录:
柴武为大将军将四将军○【臣召南】按四将军昌侯卢卿也共侯卢罢师也寗侯魏遫也深泽侯赵将夜也见史记将相名臣表《前汉书》
需要说明一点,这里的柴武就是上面的陈武。
显然,此次柴武所征调的十万大军,其实是四位将军的部署。
而这四位将军分别是:卢卿将军所属;卢罢师将军所属;魏遬将军所属;赵将夜将军所属。
由此,可以判断出卢罢师此时在汉庭地位的确不低。以将军身份,且领有实际军权,可算是汉军中的实权派将领。
至于此次平定济北王之乱的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见的。单单这四位将军中随便拿出一个就不是济北王可以应付的,更不要说大军统帅还是当年直接参与过巨鹿血战的陈武,所以此次战事其实打的很轻松,没几天就顺利平定了。
其后,汉庭便又基本安静下来了,而卢罢师应该是因为年龄问题就回到封国了,毕竟他的年龄真的很大了。
四年不到,卢罢师便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七年,惠侯党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文帝六年,卢罢师病逝,汉庭为其谥号,庄侯。封国由其子卢党继承。
庄: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逸周书》
应该说,卢罢师其人的一生,确实是可以用庄字形容的。于汉有功,却也曾是大将军韩信的部下,有历史污点,而后终究还是能够忠诚汉室,以武建业,为汉帝国的和平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以上,就是共侯卢罢师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