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位诗人在山间小屋居住。某日,突然兴起前去十余里的另一个地方去看望许久不见的朋友。一路风光迤逦,感触良多,不由心中大悦,一路上高兴不已。然而当他最后达到朋友的居处时,兴致已尽。于是,便头也不回的转头回家。旁人不解,问他专程赶了十余里水路而来看朋友,可是马上就要看见朋友了为什么又要回家?那位诗人于是便说下刚刚那句话:“乘兴而去,尽兴而归”
这个故事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解释到,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人和谐的整体为标准,往往出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他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也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同时“在看重一件事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的时候,他知道摆脱。艺术家的能事不仅见于之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就像前一个故事中的那样,因为极好的雅兴前去找朋友,也因为兴致已经而提前回来。因为,促使他前去找朋友交流的原因已经不在了,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回来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最让人深思的一点就在于“豁达”,因为有兴致去找朋友,但是也因为兴致已经而提前回来。其关键与朱光潜先生所说的“他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也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和“在看重一件事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的时候,他知道“摆脱”不一而和。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却不能让人豁达起来,随时都在担心取舍、得失,没有那种令人称赞的豁达之气。正如我前几天所写的《物质环境与分析理性》一文中所提到的,由心智资源稀缺假说可得只有在更少的被生活琐事所影响的条件下,我们才能保持更高的创造力。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可以在物质环境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创造出如此众多的优秀的作品!!!因为他们的豁达,让那些困扰普通人的“心智资源稀缺假说”对他们毫无作用,反而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留下众多璀璨的历史瑰宝。
现代生活中本来有太多的纷纷扰扰,让人难以专心于自己的内心所向。但是“艺术家的豁达与取舍”,唯重内心、明识轻重、豁达取舍、坦然得失,却可以让我们逐渐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