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城关镇东街小学 李晓爱
“ 新教育”如一阵春风吹遍了校园,在我还没明白什么是“新教育”的时候,它已来到我们每个汝阳县教育人的身边,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研究、去总结。
终于对“新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在教学中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自己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让学生体验教育的快乐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知识带来的快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措施;在学完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喜欢的课外内容,比如增加一些名人传记和励志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师生角色,落实有效课堂。
新教育一书认为真正的好课堂应该以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六条作参照。我在不丢弃“五步”教学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一节课的六个度。同时积极学习理论,重塑自我,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参与。我的课堂更多的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我尝试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学生的潜力,启发、诱导、激励学生思维。营造愉悦、和谐课堂氛围。
三、加强“新教育”理论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多读有关“新教育”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阔眼界,激发自己参与新教育实验的积极性与热情,提升自己的实践行动水平。
四、师生共写教育随笔
通过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 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培养自己写教育随笔的习惯,把日常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随时记录下来,不断总结和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经验。
新教育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理想的教育之梦。在梦想追逐的道路上,我们将会不断努力,克难奋进。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我们的教育会向着美好的明天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