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看《七月与安生》的电影,迟到了一小会,因此一进厅入眼就是军训的场景,少年的七月和安生穿着肥大浊绿的迷彩服,顿时我就感觉不妙。坐定了继续往下看,越看越不对味,到安生小丑般喝干一整瓶酒只是为了让老板再送她一瓶那段,已经是叫人莫名其妙地连爆米花也吃不下去了。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回响着:
导演,你写实没什么不对,但何苦要拍安妮宝贝的小说?
《七月与安生》的原著小说不到两万字,篇幅很短,改拍电影自然要填充细节,无可厚非。但这电影填充的都是啥细节?浊绿迷彩服、双喜红痰盂、军大衣、蜂窝煤……原著里刻意回避的时代感和地域感,在电影里却被大书特书了一番;向来最不接地气的安妮宝贝,被导演生生拽回地面还给摁了一脸土。想来安妮阿姨肯定超不爽的。
我并不是排斥时代感和地域感,它们当然是电影很重要的面向,但得是跟故事交织才行。就是说,如果不在那个年代和地方(国家),故事的走向会截然不同,或者说,电影里的故事是那个年代和地方的一种普遍景观,而如今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比如李樯的《孔雀》和《立春》,鲜明的时代印记,看完之后是会让人庆幸在中国晚生了一些年,没有碰上操蛋岁月的。我一个朋友甚至因为看了《立春》,一下子被击中,体会到他爸年轻时的绝望、挣扎和无奈,一向紧张的父子关系缓和了好多。真正有时代感和地域感的电影,就能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但七月与安生呢?只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一起成长,然后爱上同一个男人的原型式的故事。跟安妮宝贝的绝大多数小说一样,放在哪个年代都行,里面的上海和北京换作大阪和东京,纽约和洛杉矶,也几乎无破绽。而跟导演非要展现出来的二十多年、十多年前的中国,没有任何割不断的关联。看完电影之后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导演曾国祥,发现原来是香港人(曾志伟儿子)。香港导演买了个内地作家的故事拍,自然想拍出内地味吧,才好显示出他才华的广度,对题材的驾驭力。但他对内地的了解毕竟浅薄,功力毕竟不够,所以最终只出来个半吊子结果,套了个时代和地域的空壳。
但事情坏就坏在,这样的空壳不仅不加分,其实是大大扣分的。安妮阿姨的小说,最有辨识度,最个性卓著的就是那份飘忽虚谵,就是那种仙气。事实上,她的小说是应该当成童话或寓言来读的,或者说当成类型小说来读的,好比武侠片和西部片,自成体系,不受现实生活的影响。原著中安生的形象,不就类似于武侠片中的江湖独行侠客,西部片里的天涯孤胆英雄?她并不是现实中会存在的人物,而是一个“魅力综合体”,投射了人们的一种理想和情结而已。
所以原著中安生才会决绝到底啊,最后顶着一张被酒精和咖啡毁了的脸,拖着一具遍布烫痕和刀疤的变形身体,生下闺蜜男人的孩子,自己难产死亡。多么传奇刻骨,多么哀伤震动。而在她生命力充沛的日子里,也绝不是电影里的那个低端太妹的形象,住脏兮兮的租屋,破败的北京胡同,被劈腿就砸了吉他泄愤,小丑一样喝光一瓶酒来挣点零花,当小三以维持生计。制片人陈可辛还说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七月,因此都想做安生。有冇搞错?这样的安生有半点令人羡慕的地方吗?
安生应该是像《她比烟花寂寞》里的那位大提琴家杜佩,或者像张爱玲:外在的璀璨才华和内心的隐秘黑洞共存,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原著里的安生的才华是绘画,她的生活是这样子的:“七月,我在广州学习画画。一个人骑着单车去郊外写生”、“给别人画广告,在高楼的广告牌上刷颜料,阳光把我差点晒晕”。她的漂泊,尽管不时需要在酒吧打工来维持生计,但终究是围绕着才华和内心的,灵魂意义上的漂泊。——文艺到齁,造作到齁,毫不苟且。
这才是安妮宝贝嘛!粉丝们好的可不就是这一口?可惜在电影里根本没吃到这一口,来自香港的导演用过于写实的元素把飘忽的、架空的、成人童话式的感觉破坏尽了。
除了不恰当的接地气,电影还有一个连带的问题是“糙”。据说武侠片的体系是功夫和礼乐,西部片的体系是枪械知识和流浪技能,那安妮宝贝的小说,作为类型小说来看的话,它的体系大概就是小资品牌和精湛审美了。小资品牌且不说(因为我不懂(⊙﹏⊙)),但本片导演的审美力,精度和力度,显然跟文学层面的安妮阿姨不在一个级别。颜色、造型、音乐,以及最最重要的演员的挑选和调教,都没看出本领来。
我觉得,原著中安生的“魅力综合体”感觉,大概得伍迪·艾伦这种老司机才呈现得出。《午夜巴塞罗那》里的西班牙女画家就属于安生一类的人间尤物,伍迪·艾伦果然把她拍出个迷倒众生来。纤长的手足、玲珑的身体,恰当的衣饰,浓密的深色鬈发,无可挑剔的五官和肤色,以及带有特殊韵致的举止和意态……凡女画家出现的片段,我来回来看了五遍都不止。演员佩内罗普·克鲁兹也是凭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而回头看《七月和安生》,周冬雨的外形气质欠了不是一星半点,而且表演真的好吗?演叛逆不羁的女孩子是得“放得开”,但放得开并不等同于演成鲁莽的二傻子吧?
有点怀疑网上的好评是水军刷的。我属于读过原著小说的一拨,对电影的主要不满来自于跟预期不符。好比想吃甜品,却给我上了白馒头;想看昆曲,来了场京剧;想和翩翩白衣少侠恋爱,却碰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绿林好汉。不过,没读过原著的人,我揣度着也并不会觉得很精彩吧?说它平淡但没有以细腻取胜,说它深刻但不到沉痛的份上,唯一的悲剧也就是七月的死还是个偶然。温吞水一样的,没什么看点。
给这片子好评的人几乎都要拿它跟以往的国产青春狗血大烂片来比,一比之下就显得它三观和故事都很正,都扎实。不过一部片子比大烂片要好,还构不成观看它的充分理由,两小时的时间不如看一部经典老片《午夜巴塞罗那》,或者翻出安妮宝贝早期的短篇集子《告别薇安》看看,省下的电影票钱可以买两大桶爆米花,边看边吃,多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