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的医生找到老张,谈她的家庭矛盾。
她说,父母先后去世了,留下了一些房产,家里有五个子女,三个女孩两个男孩,自己是大姐,还有二姐三姐,两个男孩是大弟二弟,因为房产的分配问题发生了矛盾,寻求法律帮助。
这位大姐说,五个孩子中,四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只有大弟弟没上大学。大弟弟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儿,又聪明又漂亮,从小最受宠,成年后婚姻失败,脾气特别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处处不顺利,后来干脆不工作了,靠父母留下的房产出租生活。家里二姐从小身体不好,长相也不好看,脾气还特别怪,经常哭闹,所以最不着母亲待见,母亲甚至还多次动手打她。父母去世后,大弟弟想独吞父母的遗产。大家觉得大弟弟即没有本事,生活也不好,不想跟他争夺遗产了,全给他算了。可是二姐态度坚决,一定要分父母的遗产。按说,父母留下的房产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二姐家经济条件在五个孩子中最好,别墅就有两栋。但是她一定要争,绝不能让大弟弟独吞遗产,造成了家庭矛盾。
最受宠的大弟弟,如今靠父母留下的房产过活,而不着待见的二姐家财万贯,生活优越。一母所生,同一个家庭成长,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差异?特别是大弟弟的结局,是偶然现象,还是一个可以琢磨的话题,也就是说,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有怎么样的人生。
溺爱不分贫富,不同的家庭条件有不同的溺爱方式,有富人的溺爱,也有穷人的溺爱,有权贵的溺爱,也有平民的溺爱,有知识阶层的溺爱,也有文盲的溺爱。不管什么条件下的溺爱,最后的结果非常相近,就是被溺爱的孩子往往都没什么出息。
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没出息,其中应该有很多原因,老张仅从被溺爱者的心理做一点分析,也许就能找出一点原因。
老张觉得,在溺爱面前,物质的多少不是根本,溺爱的根本是让被溺爱者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心理认知,从而养成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最终得到了一个不好的结果。
被溺爱的人得到了一个什么错误的心理认知呢?
小生命出生,第一件事是哭,然后就要吃,只有会吃东西了,小生命才能活下去。心理学家管这段时间叫口唇期,没错,就是口唇期,用嘴感知世界的时期。饿了,喂吃,不饿,也喂吃,不需要哭闹不需要挣扎,吃的喝的用的理所当然都来了。之后,爱抚、赞美、亲昵、玩具、围观、笑脸都毫不吝啬地献给被溺爱者,小婴儿脑子里就形成了一个意识,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拥有,等待,天上一定会掉馅饼。
在家庭的环境里,等待可以获得一切,走进社会,谁拿你当回事,谁会给一个等待的人机会?等待中不断失望不断挫败。其实,被溺爱者不乏聪明、坚毅、雄心,但是被溺爱者形成的等待心理,是妨碍他们发展的最大心理因素,也是被溺爱者难有作为的根本原因。
等待,是被溺爱者深藏于心的心理原因。
相反,像二姐这样在家里不被待见,甚至被母亲责骂的孩子,她如果等待,可能什么都等不来。所以,这样的孩子如果想获得吃的喝的以及被关注被抚爱被围观,必须用哭用闹获得食物获得抚爱获得围观。天长日久,她也懂得一个道理,要想获得好处必须要自己努力。天长日久这一类孩子就形成了自己心理习惯----积极争取。长大了,面对各种挫折和压力,不是等待,而是敢于自己去争去夺,主动性非常强,这样的人成就一番事业一点不奇怪。
人活一辈子,就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的过程,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也就是所谓社会化的过程。溺爱并不能阻止孩子长大,不能阻止孩子去面对残酷的现实。溺爱中没有挫折,没有压力,没有理解,没有坚持,没有勇敢,没有包容。因此,一旦走进社会,一定跟社会发生冲突,格格不入,不断挫败,永远觉得别人欠他的,永远有巨大的心理落差,永远怀念小时候的任性,最终,很多人或者逃避社会,或者抑郁成疾。溺爱十八年,痛苦一辈子。
毁一个人,就狠狠地溺爱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