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偶然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必然的原因。
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楼市上涨期,某人看中一套房子。买房是个几百万的交易,一般人总是想再多看看其他房源比较的。犹豫之间,房东跳价10万。虽然预算足够,房子也算满意,但一想到要多花10万成本,就不想再买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房价一路飙升,一旦错过就是永恒,再也买不起了。
我们不做价值判断,只分析人的行为模式及运行规律。
为什么遇到提价后,资金足够的买房刚需会放弃交易。如果一上来遇到的就是提价后的报价,是不是就会买下来。
1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里涉及到2017年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的一个观点——心理账户。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是行为金融学奠基者。194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现为芝加哥大学教授。他曾客串过电影《大空头》,解释经济学现象。顺便说一句,《大空头》是一部很棒的电影,推荐所有买房人去看。
与大明星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在一起,赛勒大叔挺有范。
赛勒认为,虽然我们每个人可能只有一个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却有几十个心理账户。人们会根据每个心理账户中的得与失,来权衡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钱在我们的脑袋里,被分类进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两个心理账户的钱彼此不能随意转账。我们会把一些钱算进储蓄账户,一些钱算进消费账户,用于食品、衣物和医疗等等。还有一些钱分配进买房的心理账户。每个心理账户都要单独计算得失。
在开头的栗子里,买房人为买房心理账户设置了预算,预设买房的价格。当涨价后,买房的心理账户的预算不足。由于有了之前的价格预期,买房心理账户被牢牢锚定在初始的价格上。在普通人的内心世界里,银行账户里的钱是共享的,但心理账户之间的钱是割裂的,不会用其他心理账户的资金来补充买房心理账户,最后只能因买房心理账户余额不足而放弃交易。
表面上的细微偏差,内心却是一道鸿沟。
2
一张电影票的纠结
这样的栗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假设你花了50元买了张电影票,正要入场检票时,那张电影票丢了。现在想看电影必须重新买票,你会买吗?赛勒实际上找了200个人来调查他们的反应,大概46%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但是,换一个类似的场景。假设你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你正要花50元买票时,你丢了这50元现金。现在想看电影就必须再拿出50元现金来买票,你会买吗?赛勒发现,这次居然有88%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
两种情况的效益是一样的,都是看同一部电影,花费一样的成本50元钱。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更愿意买电影票。原因是实际上现金账户和电影票账户是两个不同的账户。电影票账户中的电影票丢了,我们需要再花50元来购买电影票,那我们心中会觉得是花了100元看了电影,有点不值。现金账户中的50元丢了,不影响电影票账户中的得失计算,所以我们再花50元来购买电影票,心中只会觉得自己花了50元来看电影。同样的行为,前者会让我们觉得不值,后者会让我们觉得值。
顽强守护理智的我们,轻松地被内心漏洞出卖。
3
对错之后的微妙心态
心理账户在买房事业里,既可以帮人助推创富,也能令人深陷泥潭。
买入第一套赚到钱的买房人,会更加全情投入,用更多的钱去买第二套、第三套。促成这种行为模式,除了买房技术和经验胜人一筹外,更多是心理账户的激励作用。虽然第二、第三套投入了较多资金,但在买房心理账户中,始终是以第一套房的本金作为成本参与交易,大头寸的房款在心里的资金结构只是少量的成本+大量的浮盈。轻松的心态带来进取的决策。遇到这样一个楼市大时代,买入——赚到——再买入,不断地正向反馈,实现财富自由。
相反,如果不巧买入第一套是商住或者三四线城市被套。虽然明知道已经入坑,但人们会选择继续硬扛,越陷越深,错过大机会。这就像生活中去餐厅吃饭,点了一份菜,吃了一口之后发现不合口味,我们会硬着头皮吃完。世界上最贵的一句话就是买都买了,就继续消费完吧。心理账户已经支出了一笔钱,如果不去消费完商品,我们会认为这笔交易做得好亏,钱就白花了。我们内心拒绝承认亏损,于是就硬上。但实际上,真正能让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是尽早退出,把时间精力投入更大效益的项目上。
说到这里我们能得到结论,人的思维习惯里是有心理账户特点的。我们做决策要特别留意内心的变化,提防心理账户的作祟,帮助我们更好规划生活,而非成为枷锁。
这仅仅是第一层思维。
跳出行为金融学,站在更大世界观角度看,为什么买房心理账户会出现资源不足,与其他心理账户支出产生矛盾。说到底还是我们对人生规划和投资创富看的不够透彻。我们有没有去思考过自己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有没有坚定地认定某件事(比如买房)是人生重点,并为之心理账户投入巨大资源。
大部分人是没有想过的。
从唯物主义史观来看,作为一个历史当事人,是很难在一上来就洞彻大趋势把握先机,比如十几年前全仓押注楼市。
但这并不能成为平庸的借口。
真正的实干家不需要正确的认识。他们会去摸索,去尝试,而不是被动地看待结果。逐渐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围绕它去搜集所有的资料。这是一个不缺乏信息的时代,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让网罗成功者的经验变得毫无困难。你可以得到一切证实的论据和试图证伪的材料。你只需深入的思考,用最冷静的头脑去揣摩最疯狂的事情。逐渐掌握楼市底层规律之后,你会知道楼市的雪坡还很长,自然而然地在买房心理账户投入资源。
你要做的,不是哀叹时运不济,而是用你对成功无知无畏的努力,愚妄蛮横的执着,和毫无保留的追求,去填补这个账户。
当心理账户装满了知识、信念和勇气,还有什么能让你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