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2016年9月30日开通微信公众号以来,已经快半年了。这期间,我时刻在反思如何才能把公众号做好,从当初的自己一个人(两个号)关注,到现在的十几人关注,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不是当时的自我成长了,现在已经有人愿意陪我成长。意识到前行的路上不在孤独,自己也就有了向前的动力,为了答谢各位的陪伴,小苏决定做一些调整。这也是小苏近期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一、不再刻意地规定字数写作。

之前写文章都会给规定字数,每篇文章都要求字数必须不少于1500字。算是刻意练习吧!起初还好,每次写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在1600以上,但是后面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过于执着字数,每次写完第一稿之后不是第一时间浏览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而是先查看字数,有的时候出现字数不够的情况,自己就会在第二遍复查的时候刻意去加上一些内容,看似无伤大雅,只是变得啰嗦而已,但久而久之,自己就会陷入一个误区,过分重视文章的字数,而忽视了文章的内容。

我个人认为,写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不是字数,如果只是为了凑够字数,那还不如从1写到1500。当然,如果真的有人这么有耐心地读完,起码还可以锻炼下他的耐心不是。就好比我们在景区经常看到一个游戏,从1写到1000,就是一个道理,很少有人可以专注地写到最后,而一字不差,期间难免受到外物干扰而出现误差。写作真正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这也是自己当初写公众号文章的初心,希望可以主动分享那些自己觉得有用的知识,哪怕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字,只要有用都胜过那些拼凑起来的长篇大论。那么自己写作的重心就应该放在如何让阅读的人觉得这个知识是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信息。

之前更新的文章也有谈到过信息和知识的区别,这边再回顾一下,所以知识是指可以改变我们认知观念或者行为的信息,而那些看过就忘的,就不能称之为信息。比如初始接触到"注意力>时间>金钱"这个信息时,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想起自己过去为了省钱,不惜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行为啊!于是就决定,今后只要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内,自己就不再为了省钱而去浪费更多的时间。那么"注意力>时间>金钱"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转化为知识,因为它不仅改变了我错误的认知,同时也纠正了我过往的行为。可是这个东西自己很早就知道了,但是为何现在才真正理解并践行呢!思考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那个时候只是知道,一开始可能有所触动,但是因为当时没有深入去理解,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而之所以现在才领悟,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心态和当时有所不同,同时有人(李笑来老师)很好帮助自己理解了这个概念,从他的理解中,自己明白了这个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将这个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但是这类文章可能都比较长,标题也没有那些分分钟点击十万加的文章来得有吸引力,所以即便直接转发原文,估计也没有人愿意点开阅读。索性就由我"加工"一下,把我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写成文章分享出来,一直相信"我并不孤独",肯定有部分人和我有类似的感受,只是没有被触动而已,一方面是为了分享,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私心,成长的路上希望有人一起陪伴,这样即便路途遥远起码不会感到孤独。所以今后的重点会放在文章的质量而不是字数。

二、同时更新频率也会提高

以前都是累计一段时间的心得,然后把这些心得进行整理汇总,虽然这样写作会轻松一些。但期间难免因为时间间隔太久,导致感受没有当时那么深刻,很多灵光一闪的想法,事后都想不起来了。就好比吃饭一样,趁热吃肯定比凉了的好吃。加上最近一直在阅读的书籍《好好学习》提到了一个学习方法——放慢自己思考的速度。对照自己过去的学习方法,都是看了一篇文章虽然会第一时间把心得写下来,但是很多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只是简单地写下一部分当时的感受,事后也没有及时补齐。

导致过了一段时间再去思考的时候,怎么都想不起起来当时的感受。基于此,自己也错过了很多"灵感",很多内容都没有分享。为了避免这种遗憾,现在就主动放慢自己阅读的速度,腾出思考的期间,多做深入思考,提高输出质量。比如遇到一个新知识,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实在不行也要事后补齐,然后再开始学习新的知识。避免每次看似有很多可以分享的,但是开始写的时候,发现很多心得都忘记了的尴尬。这样做得结果是,可能以后骚扰你们的频次会比以前高,希望你们不要嫌弃。

以上就是小苏最近关于公众号内容写作的一些思考,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给小苏留言,谢谢你!

题图摄影:Schweiz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日有所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