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纪的人,多半都处于这种焦虑中,前辈们已然功成身就,却还孜孜不倦,后起之秀又紧追不舍,大有赶超我辈的势头。而我们之中,很多人已经在需要奋力拼搏的时候,选择了偷懒,现在看到别人的努力,又很没有安全感。
我就是其中的典型。
每天,我都会关注许多的信息和美文,家中房间里堆满了书,时不时地挑灯夜读,学习笔记记了好几本,尤其是我决心每天写点什么之后,常常抱着书本啃了又啃,期盼着自己能够学懂弄通参透,在今后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可以自然而然地引经据典,彰显学识。然而,外国名著读了那么多,感触最深的却是,那些复杂的外国人名真是讨厌,一本书读完,我有时甚至不能准确的说出主人公的大名。与此不同的是,国内大家的著作很多有着极强的年代感,或是属于某种风格、主义,我读来常常有晦涩之感,无法形成情感共鸣。而那些网络写手的文章,我倒是一看就懂,但是故事情节相似度太高,注水鸡汤太多,看多了就索然无味。
我处于这种困惑之中,不知该如何学习。有时候点开一篇文章,我感觉自己也能写的出来,但是这个话题就怎么想不到要去写呢?而有的文章看完,我又会意难平很久,觉得自己拼尽余生之才都无法企及。
几乎每天我都在办公室里哀嚎,今天不知道要写点什么。小伙伴们往往回复,你随意呀。随意的后果就是,我已经写了几十个故事的开头,就像一堆积木,乱七八糟的扔在一边,不知该如何继续拼凑完整。
半途而废的感觉真心让人很难不焦虑。我知道,这种焦虑不只是一种情绪,它本质上是我们想要实现人生意义的一种迫切感,是对自我不努力,不积极又不甘于现状的一种恐慌。
此刻,我坐在桌前,手中无力,双目无神,只能接着翻翻书,期盼有人为我指点迷津,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