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二届旅程班 第2期
心得:
9.18日第一天,记得园长妈妈的老公分享,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
早上又做了一次排列,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上一次是抱在一起)这次与父母的关系有距离,但是也有链接,这次我与父母的关系还是挺满意的,就是父亲与母亲的距离有点远,这次我成功与父母保持距离了,妈妈也没强逼我,很开心…
家排完许老师就教干货了,与父母的分离要做到3点:1对父母所教导的,保持尊重,但非尊崇,就是说父母讲的,我愿意听到,但不一定听从。自己的态度首先要尊重,把他们的话当作参考,拿去寻找你觉得对的。2放弃拯救父母,想让父母变得幸福。某种程度上拯救不了,就指责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愿,这是不行的。3接受父母原本的样子及方式。
下午画了3个三角形的图案,很有意思,(如图一)
第一个三角形是我与父母的关系,如果父亲经常出差,经常不在家,父亲的位置就缺了,我就跑到了父亲的位置来填补,母亲抓住我,父亲与母亲的关系不好是️波浪线(直线是 如果父母相处好孩子就能自由成长。)
第二个三角形是孩子与夫妻的关系,孩子会替代妻子的位置,因为(我)妻子或丈夫还在原生家庭的位置。孩子就不在孩子的位置上,丈夫就没了妻子。
第三个三角形是孩子与他妻子和他们孩子的关系,因为不在丈夫的位置上,(还在上一段的原生家庭里)这样的关系也显得不平衡。
这三个三角形就这样不断的填补……关系永远都是不好的…那有什么方法解决?
解: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各得其所。
听完这一段真的焕然大悟…醒了一样,原来我都一直做错了…我有时候会跑到父亲的角色里,有时候会跑到母亲的角色里,我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没有在自己做妻子的位置上,甚至有时候让老公觉得自己没有妻子,让他感到孤独…(首先不管我有没有觉得他不在丈夫的位置上,先正视自己的问题,如果两夫妻都不在位置上,只会可怜了小孩子。)想起小孩就好想哭,因为我和老公都是缺少母爱或父爱长大的人,对婚姻多少有一些影响,但是我们心里是不想孩子在缺少父爱或母爱下长大的,想给他一个温暖的家。
最后下课前许老师让我们写出爸爸的优点和妈妈的优点。我写了不是很多…
最后要谢谢爸妈:谢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我身上所有的优点都来自你们,我就是你们的孩子,我不需要证明我自己,我将做我自己,请你们祝福我。
这个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惨…
关于归属感的部分,你要不断连接正向的部分。(例如爸爸的数学成绩好,你也很像)多说优点,不要说缺点(也不要说“千万不要像你爸/你妈xxxxx)
然后回家的作业是写出像爸妈的地方,各20条,优缺点都可以。
9.19日,第二天早上,前一天晚上忘记做作业,只好临时在上课前的十几分钟把作业写了,列出了各20个像爸爸和妈妈的地方。发现有很多与缺点和优点都来自我的父母。
晚到了一点,去到的时候已经准备呐喊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每一次许老师过来都很期待这个环节。可以把这几个月积累的压力负担承受的一些东西全部喊出来。喊着喊着就哭了,很辛苦,很委屈,委屈都喊出来了,好像站在山谷里面大喊之后有种解脱的感觉。一大早就哭得那么惨…
有许老师说的,处理事。处理问题,不要处理婚姻。(他怎么样,都是你选的。)
因为爱你,所以愿意。
还有琇涓老师说的:(请不要着急做自己,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真正做自己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呐喊做自己。这个关于做好自己的问题很值得思考,到现在还不是很明白。
这一天回家的作业是
1作为孩子,何为正确?
2作为妻子/丈夫,何为正确?
3作为爸爸/妈妈,何为正确?
这一天的作业,我把我做的写出来,给老公看了,我自己也是有点犹豫的,有些人画了圈的括号的,都是想了很久的,答案如图二。
9.20号,第三天,有点舍不得,很快就结束了三天的课程,早上云娜分享的,放弃受害者角色。
今天学习的是两性幸福之道:
一.性(第一阶段性关系尤为重要。)
二.尊重前任伴侣。(包括爱人的前任)种重前任半女的纠葛。
(请你处理好与前任的关系,我在这里等着你了。)最后的尊严。
“如果有一天我会离开你,我也是可以接受。”离婚也是可以的。
内在的自我尊重,很稳定的站在太太的位置上。我觉得觉得我这一点没做好,我很怕我老公去找别人,我很害怕他骗我,我也怕失去婚姻。
三.孩子(稳定和稳固,父母关系和家庭氛围。)
如果堕胎也会破坏两性关系。要为你的无知买单。
(做个尊严和优雅的伴侣。)
(男人不在家一定有他的理由,为什么会找到你,也有功课。)
我可以为这段关系做点什么?
琇娟老师说,做自己 清楚自己在干嘛…
必须 看到 承认“妈妈,我可以跟你不一样”
“如果我跟你不一样,请你祝福我”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要到哪里去 (我要或可以做什么)
他要不要负责任 他决定
我该做什么 我决定
不要隐晦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