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拾零
宋纯孝
我爱好绘画,收藏各类画册不少,但最珍爱的还数一册俄文原版的精印油画册。这本书是在书市换的。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公开的文化市场还很清淡,而群众自发的地下书市却异常活跃。听朋友讲,钟楼新华书店东侧的巷道里有一书市,当天中午就急匆匆地跑去。这里各类旧书丰富多彩:旧版本的《石头记》、《三侠五义》、《玉匣记》……也有外国文艺作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司汤达、莫泊桑等大师的著作。很遗憾,就是没有我想要的油画册。
我只好向个别换书者询问。当我问到一个手捧俄国作家托斯妥叶夫斯基《白痴》一书的中年男人时,他近视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露出希望的神情:"我有,我有,是俄文原版"。我听后内心非常激动。约次日中午他带着画册到我家里去。他紧接着问:"你可能有不少藏书吧!"我也照他那样回答:"我有,我有。"他立刻兴奋起来开始和我深入"洽谈",最后终于敲定,次日中午他带着画册到我家里去。
第二天,他果然按时来到我家,拿来了油画册,还带来几本书。我急不可耐地翻看起画册。这是一本莫斯科出版的十二开精装彩印油画册,内容按创作年代编排,从早期的俄罗斯古壁画一直到近代的油画创作整一百幅。有人物肖像,有一代宗师列宾、苏里柯夫人物众多场面宏伟的巨作,有列维坦和"巡回展览协会"画派的风景,也有反映十月革命时期及苏维埃成立后的风情画卷……。我已经爱不释手了,当即掏出十元钱给他,这是我当年月工资的四分之一了。他左手扶了扶鼻梁上的镜架,眨巴眨巴眼睛说:"这样吧,先让我看看你的藏书。"我急于想得到这本画册,立即从屋顶的铺板上将一包包打捆的书扔下来,让他翻看。他仅看中一本我很珍爱的《十八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一书。
此书为一德国学者撰写,书后附列的参考书目达几十种,印数很少,仅三千册。书中附有大量资料性插图,我从书中得到丰富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知识,深刻认识到祖国悠久文化遗产的伟大。记得有"歌德与中国"这一章。其中写道,当歌德看了译成德文的《好逑传》之后,感慨地说,当我们欧洲人还过着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生活时,中国人已经写出了如此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书中还写了,十八世纪法国竟盛行中国的糊墙壁纸,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竟然也竞相乘坐由轿夫抬的中国式轿子,法国王宫有一宫阙全是中国式的布置﹣﹣中国式的楠木桌椅、名贵瓷器、圆月形雕花内门、名贵字画等等,浓郁的古香古色中国气派。总之,当时中国文化对欧洲影响之深远遍及社会各方面。书买来后我只浏览了一遍,待日后有时间再详细阅读,谁料想眼下就要失去它了,我真有些舍不得,看看此书,又翻翻画册,踟跚半晌,最后还是决定要画册。"眼镜"先生很满意地拿了书,微笑着匆匆离去。
事后,我总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那本《十八世纪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一书的内容,书中的古罗马建筑雕塑、凡尔赛宫殿以及许多印象模糊的优美插图,已成为我永久的记忆。
我想,人间事物可能从来不会圆满,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也许有时会失中伏得、得中伏失呢……
发表于1997年2月11日
《西安晚报》第四版(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