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美国环球有限公司推出了一部名叫《13 号仓库》的美剧。这部剧虽然是个悬疑科幻剧,但是各种梗玩得飞起,颇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思。
故事的剧情,大概是有一个收藏各种超自然物品的仓库,里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超自然法宝。比如其中有一个「阿尔卡彭的冲锋枪」,这把枪子弹无限,但是子弹会枪斗术,可以绕过一切穷人,优先打击在场最有钱的人。还有一个法宝是「斯大林的睡眠眼罩」,只要戴上立刻会陷入深度睡眠。还有红色烟雾和镰刀斧头特效,但副作用是睡醒后必须饮用大量伏特加。而这部剧中,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道具——赫尔曼拉姆的怀表。这个怀表的功能极其特殊,只要按下计时,就能立刻化身为犯罪高手,但是副作用是将会变身为极其重视细节的强迫症,每用一次强迫症就会更严重,直到最后完全疯掉。
那么,这个赫尔曼拉姆是谁呢?抢银行的历史,以 1918 年的「拉姆技术」为分水岭的,之前的叫古典派,之后的叫现代派。
而这个拉姆技术的发明者,就是美国劫匪的精神领袖,倒霉人类的观察样本,强迫症患者的正面典型,抢银行界的大贤至圣先师——赫尔曼·卡尔·拉姆。
1890 年,赫尔曼·拉姆降生于德国卡塞尔的某家庭。 他的家庭状况如今已经无法查到,只知道他从小当过屠夫学徒,而且很早就脱离了高级趣味。 拉姆的少年时代,虽然称不上是品学兼优吧,至少也可以说是瞎混滥赌。 他不仅每天不学好,而且一生始终有一个显著的buff——运气极差,终其一生,都是在利用自己技术和倒霉的命运较劲。 本来赌博就是个十赌九输的事情,再加上他运气不好,所以整个少年时代,都在可持续性的身无分文中度过。 为了搞钱,拉姆只能另谋低就。 没有任何技术的他,只能进入传统行业——打劫。 不过,他倒是没有暴力打劫的勇气,他的打劫方式,只能用卑鄙小人形容。 他在过往行商的啤酒里面下药,把人麻翻了,趁人醉倒时搜刮财物提桶跑路,堪称德国孙二娘。 但是,以拉姆的运气,他干这种事儿不可能不出岔劈。 1910 年,拉姆又麻翻了一个过路的,趁人家睡着翻人家的包,打开以后有不少现金,再一看证件——德国黑森州市政警察。 20 世纪初期的德国是个高度军国主义的国家,正是军警宪特横着走的年代。 把警察给打劫了,一旦被抓住,株连九族都算从轻发落。 拉姆觉得,当时的德国,只有一个地方能给他提供庇护了。军队。 在德二时期,如果你有前科,那这辈子是别想当兵了。 但如果你犯了事儿却没被捉住,那么恭喜你,军队将是你最坚固的堡垒! 因为没有任何警察有胆子去军营抓人。 拉姆赶在警察抓他之前加入了德军,而且由于江湖经验丰富,还很快混成了低级军官。 但是,他即使当了兵依然死性不改,继续瞎混滥赌,只不过赌友变成了部队里的战友。 由于运气一如既往地差,他在赌桌上,就是稳定地给战友们输出自己的军饷。 由于输得太惨,拉姆终于开始发掘自己的潜能。 他觉得自己之前赌博总输,是因为运气不好,而自己的运气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好(确实)。 所以只能依靠个人的努力,于是他开始学习在赌博中出千,简单地说就是藏牌。 由于脑子好使,手艺也不错,很快,拉姆的千术练得炉火纯青,在赌桌上从给战友们输出军饷,变成了收集战友们的军饷。 但这个时候,命运又一次找上了他。 1912 年初的某天,拉姆这天没有和战友们打牌,而是和长官们一起玩抽牌扑克。 本来靠着自己的藏牌技巧正在大杀四方时,他的凳子的一个角突然断掉,把拉姆摔了个四脚朝天。 如果只是摔了一跤也无所谓,问题是,他在摔跤时把袖子里的牌全都甩出去了。 偏巧的是,那天跟他玩牌的牌友们,其中有一个是他的团长。 就这样,拉姆顺理成章地挨了一顿好打,被开除了军籍。 但他离开了军队,说不定就得被警察抓住,所以走投无路之下,拉姆一咬牙,那我走? 2
1912 年末,大贤至圣先师拉姆抵达了他忠诚的美利坚。
虽然换了个国家,但他的人生轨迹毫无新意,基本把在德国的经历重演了一遍。到达美国后的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找了个屠夫的工作,继续瞎混滥赌。 然后可持续性地身无分文,然后继续下蒙汗药劫道,一点新意都没有,梅开二度了属于是。而且,到了美国的他一如既往地倒霉。 1914 年,他给一个美国人下药,结果这个人是个酒蒙子,耐药性比较强,下药后很快就醒过来了。发现自己钱没了后,这人立刻去报警,警察很快就把拉姆给提溜进去了。 在监狱里的拉姆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他感觉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在德国下药后有警察过来,把我抓进去,我不知道美国也会有。所以,他痛改前非,觉得自己为了这么点钱蹲监狱,实在是不值,要蹲监狱,至少涉案金额得大点吧! 既然横竖是抢劫,与其抢路人,为啥我不抢银行呢?!
实际上,拉姆有这种想法是非常正常的。在 20 世纪初期,美国的治安基本是闻而落泪。 在 1929 年经济大危机以前,美国在 20 世纪初已经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很大而且 1920 年禁酒令的下达,更是加速了城市黑帮的崛起。本来西部时代的匪帮就没有彻底清干净,城市里犯罪形势又迅速恶化,加上每次经济危机来的时候政府都缺钱,警方拨款不足,一升一降之下,当时的美国治安大家可以想象。说个最直观的例子,由于劫匪太多,当时的美国抢劫都开始内卷了。1930 年的某天,芝加哥一家比较偏远的邮局,曾经在一天之内被抢了六次,精耕细作了属于是。 所以,拉姆决定加入的这个行业,并不是另辟蹊径,而是一片绝对的红海。 从监狱出来以后,拉姆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进行了一番市场调研,复盘了经典案例,梳理了行业打法,准备对行业痛点进行精准切入。
当时的美国,抢银行主要分为两个流派。第一种比较粗暴,玩过《荒野大镖客》的朋友应该感同身受, 这一派走的是西部匪帮风,光天化日之下冲进银行,冲天或者冲人搂几枪,然后劫持银行经理打开金库,能拿多少拿多少。 这一派抢劫风格能够奏效,是因为当时美国西部警力极其薄弱,每个镇就几个治安官,劫匪根本不怵他们。可是随着美国城市化的进步,城里的警察越来越多,火力越来越猛,这么干的人就少了。之前抢银行顶多上通缉令,现在抢银行偶尔能上法医教材,标题类似于《碎尸的完美还原》等。 由于第一种太粗暴,所以在拉姆的年代,美国的银行劫匪们一般选的是第二种,一种更为粗暴的方式。
第二种抢劫方式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银行金库外墙底下埋下足够的炸药,然后 boom 一声把墙炸塌,进去拿钱走人。 但第二种劫法技术难度很高,难点在于炸药的分量很难掌控。放少了,外墙炸不开。曾经有个叫亚当沃施的劫匪就犯了这种错误,炸药放的太少,忙活了一宿都没得手。 不过如果放多了下场更惨,很可能把里面的钱炸碎,那就是屎壳郎碰上便秘的——白来一趟了。如果仅仅是钱炸碎了还则罢了,1893 年,有个叫强尼韦斯特的哥们,生怕金库外墙炸不开,放了五倍的炸药量,结果把自己和金库外墙一起送上了天。拉姆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第二种方法。 他出狱后来到了犹他州,搞到了炸药,挑了个黄道吉日,来到了一家银行的外墙边上,点火,爆炸,Boom! 炸完以后,拉姆傻眼了。 作为曾经的职业军官,拉姆对炸药的计算非常准确,如愿炸塌了银行外墙。 可是银行外墙塌了以后,里面露出来的不是现金,而是一道毫发无损的全钢保险墙! 银行的墙塌了,但也没完全塌。 一脸蒙圈的拉姆还没搞明白咋回事,警报声就响了起来。 警察光速出警,抓捕了拉姆。 警察表示,你小子哪怕早来一周都得手了,这家银行上个礼拜刚升级了保险墙和报警器,你算是捡着啦! 就这样,抢银行未遂的拉姆又一次入狱。 不过这次他在监狱里,真的反省了自己。 他觉得自己这么倒霉的人,靠走寻常路子,根本不足以跟倒霉的命运相抗衡,自己想要成功抢劫,必须要用穷举法,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才能成功! 拉姆在犹他州监狱里的反省,堪称美国犯罪史上的龙场悟道。 后世无数的银行劫匪在回忆这一时刻时都不得不说——天不生拉姆,万古如长夜啊! 3
在犹他州的监狱里,拉姆蹲了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开始了思考。 拉姆认真地回忆了德国军队的优点,他觉得德军至少有三个优点——有纪律、重细节、够专业。 按照这种思路,出狱后的拉姆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第一步,他要建立一个专业团队,过去的劫匪都是进去银行大帮哄,他们不行,拉姆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团伙每个成员的差异化赛道,实现团队价值的耦合。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劫人质的劫人质,冲柜台的冲柜台,抢金库的抢金库,用鲁迅的话说就是——爱走东的别走西,能穿裤衩的别穿泳衣。 第二步,要侦查好所有的情况,最重要的是银行里是否有足够多的钱,值不值得为这个抢一趟。 别跟苏联的幻影团队似的,四个人抢银行抢一大包衣服回来。 除了现金数量,还要明确建筑结构,金库位置,守卫力量,雇员情况等。 还要侦探好附近警局的位置,警察的反应速度,火力情况等。 还要侦查逃跑路线,不仅要有路,而且要有备用的路线,备用的车辆。 由于实在太倒霉,他每次连备用的计划都做了好几份,保证万无一失。 第三步,是排练,拉姆意识到,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他出狱以后,在郊区租了个破仓库,用箱子来充当柜台等道具,带领团队反复练习,制定路线。 反复练习到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路线熟记于心,而且整个抢劫过程,能在警察到来的三分钟之前结束。 第四步,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拉姆订制了一种开口在腋下的特殊背包,便于往包里装钱,同时选用改装后的高速赛车用来跑路。 在抢劫之前,他会开车先在逃跑路线上跑几次,连天气和转弯速度都考虑了进去。 总之,为了对抗自己倒霉的命运,拉姆把一切都考虑到了极致。 1918 年 2 月,拉姆出狱。 他出狱后立刻开始执行计划,一边在实践中锤炼团队,一边进行经验总结。 靠着这一套缜密到极致的计划,拉姆兵不血刃地抢劫了数个目标,其中比较典型的,比如 1924 年的西北国家银行抢劫案。 1924 年 12 月 8 日,西北国家银行的一个普通营业日,上午九点,银行刚刚开业,拉姆站在银行街对面派出了自己的侦查员。 侦查员装作办业务走进银行,确认里面所有的情况跟演习的情况完全一致后,给拉姆打了个手势。 收到信息后,拉姆向不远处的汽车摆了摆手,两辆车带着六名劫匪冲进银行。他们快速将柜员赶出吧台,命令他们趴在地上。 两名劫匪负责看管工作,剩下的四名劫匪开始劫持金库经理,疯狂洗劫现金和票据。 有条不紊的抢劫持续了五分钟,拉姆一声口哨,六名劫匪迅速有序撤离,几乎同时登上汽车。 两名司机是优秀的赛车手,众人上车后猛踩油门绝尘而去。 等警察到达现场时,劫匪已经离开了超过十分钟。 事后银行清点损失,在五分钟的时间里,劫匪们劫走了 30 万美元的现金和债券,刷新了美国抢劫的效率记录。 当天下午,拉姆和劫匪们聚会分赃,大家分完钱后就地解散,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这只不过是他人生中几十次成功抢劫中的一次,看起来,他似乎开始了一种良性循环,成功靠着精密的计划,抗衡了倒霉的命运。 真的如此吗?如果,人可以利用人力逆天改命,那么命运一定会从其他地方找回场子。 4
从 1920 年到 1930 年,拉姆带着他的团队纵横全美,做下了数十起大案,累积抢走了超过 100 万美元的现金,堪称美国银行劫匪中的顶流。 而由于他频繁地使用化名,几乎没人知道,这么多起抢劫大案是由同一个人犯下的。 那么在这十年里,拉姆除了抢银行以外,其他的时间一般在干什么呢? 在坐牢。 由于计划周密,拉姆从未暴露过银行劫匪的身份。 但他在这十年里数次进入监狱,而进监狱的原因,全都是因为点背。 1920 年,拉姆去堪萨斯州找个朋友,在杂货铺买东西的时候忘了结账,跟店主发生了点口角。 双方打了起来,拉姆获胜,成功喜提一年监禁。 1927 年,拉姆在酒吧喝酒,喝完酒后想找个墙角撒尿,结果迷迷糊糊把一个女士的院门当成了墙角,又被当成猥亵,抓起来关了半年。 类似的进监狱的经历还有很多,拉姆在十年里屡次被抓。 1929 年,他又一次在伊利诺伊州被捕,这次警方真的怀疑他曾经参与银行抢劫,但由于查无实据,没多久就把他给放了。 按说,这次他已经离露馅很接近了,拉姆会准备金盆洗手吗? 在伊利诺伊州出狱后,经过对形式的一通分析,匪员长拉姆没有任何金盆洗手的意思。 他很快召集了几个队友,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抢劫。 拉姆召集的团队包括他自己,爆破手沃尔特,自己的门徒克拉克,和 70 岁的绰号叫「老爹」的银行劫匪兰迪。 这几位都是他的老队友,技艺精湛。 经过简单的练习后,拉姆觉得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他准备带着弟兄们抢劫印第安纳州的州立公民银行,这个银行现金不多,但是守卫也松散,随手抢一下就当赚点零花钱了。 但是,在他的计划之下,发现缺一个开车的,所以他找来了本地的知名赛车手爱德华·洪特。 他虽然从未跟洪特合作过,不过他感觉一个司机,会开车跑得快就行了,在自己缜密的计划下,这种变量不会有什么影响。 1930 年 12 月 16 日,一辆全新的别克轿车,载着抢劫五人组停在了公民银行门外。 9 点钟,银行准时开门,负责抢劫的四个人准时冲了进去。 进去以后,四个人轻车熟路,控场的控场,开金库的开金库,拿钱的拿钱,顺利得一如既往。 7 分钟以后时间到了,这些人抢到了 15567 美元,出门准备跑路。 结果出门以后,四个人傻眼了,接我们的车呢? 拉姆把头一扭,发现自己的别克正在掉头,而街上有一个手里拿着霰弹枪的家伙,拉姆立刻明白了,这人是个「理发师」! 所谓「理发师」,指的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城市团练组织。 由于当年美国的治安环境实在太差,警力严重不足,所以有条件的社区纷纷将社区内有武德的男丁们组织起来,结社自保,在各地的地盘结硬寨打呆仗防止抢劫。 而今天拉姆他们运气不好,正好就碰上了一位「理发师」。 其实,当天的那个理发师完全没发现拉姆他们在抢银行,他只是拿着枪在那里巡逻而已。 可是新雇来的司机洪特心理素质太差,看见有人拿枪过来慌忙掉头,准备扔下团伙跑路。 就在这会功夫,拉姆他们出来了。 明白了咋回事的拉姆也不含糊,人家的预案里早就考虑到这种情况。 他拿起枪对着理发师就是一顿射击,掩护着大伙成功登车。 结果洪特这个菜鸟已经完全蒙了,众人上车之后,他还没等调头的动作完成,就猛踩一脚油门,咣当,汽车右前轮撞在了马路牙子上,爆胎了。 紧急情况下,还是拉姆比较冷静。 他告诉洪特——别慌,再破的车也比两条腿快, 别管轮胎的事,那个理发师没车追不上咱,继续开! 果然,两条腿的理发师追不上三个轮的抢劫团伙。 几个人顺着逃跑路线成功转进,但是早晨的枪响惊动了当地警察。 本来警察对这种事儿也是小约翰不怕开水烫了,但是当地的警察局长赫尔姆斯却责任感爆棚,城里没抓到拉姆团队,开始带着人沿着公路搜索。 本来这种搜捕应该是没啥希望的,可是当天负责搜捕的警察,居然瞎猫碰上死耗子地在 68 号公路上,碰见了正在换轮胎的拉姆团队。 对于拉姆来说,按说城外已经是安全地带了,他万没想到警察能追到这里,只能开动破车继续逃命。 不过拉姆此时依然不慌,倒霉了多年的他心理预期早就已经无限低了,人家有预案。 他淡定地告诉司机洪特——前面第二个路口右转,之前已经侦查好了,那里有个农场,里面有辆马力不错的别克,抢了它咱们就能逃出生天!别慌,爷有预案! 几个人开车到了农场,果然有一辆别克停在路边,还有个老头在旁边比划着什么。 哥几个也不废话,一脚踹倒老头,启车就跑!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劲,这破车的油门怎么踩不到底呢?!! 事后调查显示,这辆车的车主是农场主尼尔森,被拉姆他们踹倒的老头是尼尔森的父亲。 这老爷子年过八十,但人老心不老,经常开着儿子的车上演头文字 D,什么氮气加速九连弯,啥野的都敢玩。 实在担心父亲的尼尔森不得不在车上装了一个限速器,让这辆车的速度永远不会开到 56 公里每小时! 拉姆他们不知道这辆破车为啥速度上不去,但是他们知道,枪声引来的警察和理发师们已经多达一百多人,这时候速度就是命。 不过此时的拉姆依然淡定,他告诉洪特,别慌,爷还有预案 B,沿着这条路直走,前面应该有一辆马力强劲的卡车,抢了他,我们逃出生天! 果然,一群人开出去没多远就看见了那辆雪佛兰卡车。 拉姆他们很顺利地抢到了车,这辆车有超耐磨的轮胎,也没有任何限速装置,我们出发!胜利就在眼前! 几分钟以后,拉姆惊讶地发现,这辆鸟车的散热器漏水,没开出去几步远,汽车就冒烟了。心里已经万马奔腾的拉姆,此时依然保持着领导者的淡定。 他坚定地跟洪特说,别慌,爷跟倒霉这件事斗了一辈子了,啥情况都考虑到了。 别紧张,老夫还有预案 C!前边赶紧右转,去达娜镇,那里有一辆福特,咱们还有机会! 一行人带着一百多个追兵到达了达娜镇,艰难地抢到了这辆福特,轮胎完好,没有限速器,散热器状态正常,水箱也是满的,启车,我们出发! 然后,打火的瞬间,他们看到了,油箱里只有一加仑的油。 一群人看向拉姆,拉姆都哭了,这回我也没预案了, 不过一加仑的油也能跑一点距离,你瞅这现在哪有车啊,你嫌破我还嫌破呢!开车跑吧! 然后,他们发现自己在达娜镇并不是全无收获。 一位叫乔·沃克的副警长,此时正带着一百多人搜捕另一支犯罪团伙,正好经过达娜镇。见到一群人在追拉姆,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追击大军。 追捕拉姆的队伍达到了浩浩荡荡的两百多人,跟拉力赛差不多,小小的达娜镇空前热闹了起来! 此时的拉姆也顾不上什么路线不路线了,就一加仑的油,跑到哪算哪吧! 一群人继续前进,终于,在这辆福特马上没油的时候,在伊利诺伊州西德尔镇的郊外发现了一家农场,他们惊喜地发现,农场里有一辆大马力的货车!
看到这辆货车的时候,拉姆的心情真如屎顶肛门遇公厕,两腿蹲麻捡手纸啊。我倒霉了一辈子,老天爷终于知道心疼我一回了! 然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个货车的主人,有点特别。 这家农场的名字叫「利奥·莫迪」农场,农场主叫莫迪,听名字就知道是个神人。 敢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郊外开农场,都不是一般人。 为了防止南来北往的强盗们抢劫自己,莫迪也在农场里设置了一些基本的自卫武力。 简单地说,莫迪农场里有一座高塔,而莫迪在高塔上,安装了一架马克沁。 看到有人要抢自己的爱车,莫迪没有任何犹豫,打开机枪就是一阵输出,当场击毙了司机洪特,拉姆他们想开火反击,跟马克沁的火力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拉姆基本是交代了。不过,通辽拉姆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一位叫博埃托的小警察,在足足三百五十米外的距离上随手蒙了一枪,直接爆头了拉姆。 美国犯罪界的一带宗师就此驾鹤西去,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走背字了。 拉姆死后,他的团队成员死的死,降的降。 几年以后,他的两个徒弟把这套拉姆技术传给了一个叫约翰·赫伯特·迪林杰的人,后者把拉姆技术发扬光大,并且将这一套方法论真正公诸于世。 跟至圣先师拉姆不同,迪林杰不仅是劫匪,而且是反社会分子。 他不仅用拉姆技术抢银行,还抢了四家警察局(真事)。 而且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创造力更强。 他曾经带人假扮成剧组抢银行,在银行外面派人假扮成摄制组,几百名群众们喜闻乐见地围观了整个抢劫过程,并且表示动作戏拳拳到肉,演员感情丰富饱满,真逼真!
1934 年 7 月 22 日,迪林杰在埃德加胡佛部署的围剿下被击毙,而他被击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发现警察时想要掏枪,口袋里的手枪却被布料缠住,无论如何拿不出来,因此无法反抗而被击毙。 所以,在迪林杰被杀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幽灵,一个拉姆的幽灵,依然在美国的上空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