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传统节日,还健在的,没进民俗博物馆的,还活跃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单上的,每逢其时,我们都能想起一两句古诗,用以互相祝福或发朋友圈。可以说,名诗名句是大牌传统节日的标配。
从一年开头数起,春节,这么没有诗意只有食欲、喜气的节日,我们至少也能忆想起隐约耳闻过的王安石老师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一般释为美酒,因古代正月有依长幼之序饮屠苏酒的习俗。但是,这里说不太通。有学者认为释为平屋即寻常百姓之家,正好跟“千门万户”呼应,似更妥帖。王安石老师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所以一般认为这首诗的除旧迎新之意寄寓着王老师的改革雄心。
但单从字面看,这首诗还是很亲切,很应景的。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很爱闻爆竹声中的硝烟味道,所以,这首诗对我来说,是声色味俱全,劈头一句就是一股硝烟味,沁人心脾。
到了元宵,也叫灯节,爱情萌动,青春欢会。宋初文坛领袖欧阳修老师的《生查子·元夕》写的就是这种场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算得上千古名句,对仗工稳而流畅,画面感强,空气都是暖色调,就像张楚老师《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那首歌里唱的: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
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
当然,更著名的还数“词中之龙”辛弃疾老师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得活色生香,如在目前,如在耳边。我们高中时都背过,没背过全诗的也知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句,情书里、征文中没少用。这句太有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国维老师的加持,他在《人间词话》提出了著名的“三境界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段话被余秋雨老师一用,更加妇孺皆知。另外可以一提的是,百度公司的名字就取自这一句,就是不知道这对稼轩词来说是吸粉还是抹黑。
说到元宵灯火,记得我们湘西有个独特的习俗,叫“插亮”。其他地方一般是晚上观花灯、舞火龙,我们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是点上线香,沿路插亮。各家各户,一边一排,从上寨到下寨,从门外大道到山间小路,连成细细长长的火龙。大人说,春节十几天,过世的鬼魂回来享用完祭品,可以沿着这条路回去。
“慎终追远”,老祖宗的教训,是民间节日的重大主题。清明,也是祭奠已故亲人的节日,最著名的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欲断魂”我是不敢苟同的,我对清明有特殊的审美偏好。“清明”两个字实在深具汉语之美。清明踏青、清明扫墓,写在纸上都很有诗意,虽然落实到行为上可能大煞风景。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清明春游、扫墓,因为相当于放假,还能在山野里、河水边野炊。
关于重阳节的诗,那就家喻户晓了——诗佛王维老师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虽然不是他最好的诗,但可能是他流传最广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头两句所引起的情感共鸣千年不绝,以至于不论什么节日都可以借用。
重阳节登高,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二〇一一年凑热闹香山登高,快到山顶时,上山的人流堵得跟三环一样,脚根本迈不开,结结实实在原地站了十几分钟。好不容易下了山,到了公交站一看,乌压压一片,比春运火车站差不了多少。从那以后,我就老老实实宅在家里,心安理得地叶公好龙了。
比重阳节更具人气的只能是中秋。传统节日里,中秋应该是最具文化内涵的。名诗很多,最脍炙人口的是苏东坡老师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现在之所以口耳相传,邓丽君老师传唱一时的《明月几时有》居功至伟;加上后来王菲老师翻唱版的推波助澜,每到中秋,大街小巷大小超市这首歌就唱开了。
东坡居士这首词的头两句其实是“剽窃”李白老师《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的头两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当然不是真剽窃,词有这种改写前人成句的写法。
中秋人气高,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拜月亮所赐。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感,古人围绕月亮展开的想象和诗意,全世界无敌。中国人说到月亮,不光带有感情,而且带有诗意,月亮是作为意象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的。这种情结之深到了极致,以至于人类登月半个多世纪后,月亮在我们心中的诗化印象还牢不可破坚不可摧。月亮的意象丰富充盈,历代文人骚客的致意加持沉淀下来,月亮成了一团意象云。
关于月亮的古诗,最喜欢的,是曹操老师《短歌行》里的四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天然去雕饰,情思胜文采,诗经乐府般的质朴和隽永,配得上月亮这澄澈无杂质的意象。
回过头来看,端午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连一首、一句千古传诵的诗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跟其他三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打招呼?眼看着别的节日谈笑风生,自己只可赛艇,无诗可吟,屈不屈,冤不冤?
说也奇怪,屈原老师这么大个诗人,中国这个诗歌王国里源头性的诗人,与诗经一脉分庭抗礼的楚辞一脉的集大成者与最高成就者,纪念之作居然没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名诗。要知道,其中作者不乏名家、大家如梅尧臣、苏轼之流。碧玉粽叶,白瓷糯米,我觉得光粽子就可以写就流芳百世的诗篇,至于肉粽甜粽且先不论。作家阿城老师在《思乡与蛋白酶》里说,屈原的《招魂》诗有一段其实就是一份开给神仙的食谱。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醎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吃货朋友们,我看见,一名未来的伟大诗人藏身在你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