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没事,重温了大片《钢锯岭》,那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医务兵多斯,在血火炼狱中独自救出75人,如果他没有崇高的信仰与强悍的意志怎么可能做到?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常好勇斗狠的战士在面对凶残强悍的日军时,丧失了正常发挥战术水平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面对困难时的逆境商数很低。逆商又称挫折商,是指一个人应对挫折的能力,这是美国职业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英文简称AQ。《钢锯岭》主人公多斯无疑是一个挫折商很高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挫折商有四个因素:控制、归因、延伸和耐力。所谓控制,就是说你在多大程度上,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局势。斯托茨认为,一个人的控制能力,来自于他的控制感----“我感觉到我能控制局势。”多斯只是个战场小兵,他不可能像运筹帷幄的统帅、将军一样,真的有很强的掌控全局的能力,但是他的控制感很高。
控制感高的人,即便面临重大的挫折,仍然相信自己能控制局势,当别人都以为“大势已去”的时候,高控制感的人总能透过种种消极因素,看到积极的、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决不轻言放弃。一个人的控制感越高,挫折商就越高,控制感和挫折商成正相关。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时发现很多题目都是自己做过的类型时,他就对整场考试更加胸有成竹,也更具有控制感。即使在做某一具体题目时陷入困局,他这时的高控制感仍然可以让他保持能考好的信心。但控制感低的人,一遭遇挫折,即便仍然掌握着很多资源,还是很容易觉得“大势已去”。
多斯的战友在敌人的猛攻下大批死去,剩余的人也丧失了斗志,他们在海军炮火的掩护下,迅速脱离了战场。只有多斯,当他看到受伤来不及逃走的战友被日军屠杀的场景,他的心中涌上了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感觉到自己有责任并且有能力救一些人。
那么是什么让多斯具有这样的使命感呢?电影开篇有个镜头,就是多斯在玩耍中,误伤了哥哥,几乎导致其有生命危险,在意识到因为自己的暴力差点让哥哥丢了性命时,多斯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明白了生命需要去尊重与保护。多斯从这时起,开始有了自我的原则及坚定的信仰,他参军报名医疗兵,却被分配到了战斗部队,但他仍坚持自己“不碰枪,不杀人”的信仰,就算是被战友鄙视群殴,被长官百般刁难,被无辜送上军事法庭审判,他都不曾改变自己。
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提到一个词叫“内聚性的自我”。当一个人有了内聚性的牢固自我后,遭遇挫败时,他能做到对事不对人,承认这件事我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我这个人不好。而控制感的关键,正是看有没有一个内聚性的自我。缺少信仰,只知服从的战友们,因为在战场上被屠杀而恐惧,因为战场混乱,缺乏指挥而失去方向感,在战场溃败的时刻,任何事的成败,都会让他们觉得“我失败了”,因此会产生羞耻及自我瓦解感。相反的是,在危急时刻,多斯严守的信仰,“逼”出他强大的内聚性,在这一刻他控制感爆棚,即使看到本方的溃败,仍旧能够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力量做正确的事。
真正厉害的人,也许就是能够在关键时刻,能够本能地区分出你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现实,对于无法控制的,他不会做无谓的坚持,但对于他能控制的部分,他会努力去改变,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