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天去青州游玩,期间忙于奔赴各个景点,还没来得及统一梳理。昨晚抵京之后已经是晚上,休息了一晚上精神总算恢复过来了,正好抽空整理一下周末游记。
我们是第一天早上的火车,从北京到青州高铁大约3个多小时。九点多的火车,十二点快一点左右到。在车上刷了会手机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就到了。我没有想到北京到山东是如此便捷。下车后和朋友办理入住后就赶忙去吃饭了。我们预定的酒店离青州古城很近,因此吃饭的地方也在古城附近,找的是老城根青州菜。到店已经快两点了,店里人还是很多,应该属于人气还比较旺的饭店。我俩点了走地鸡、糖醋排骨和炊饼,都是硬菜。饼很好吃,不过就是吃不了几个,加上都是肉菜,毫不意外的没有吃完。本着绝不浪费的精神把剩菜打包到了酒店后,我俩就直奔青州博物馆了。
青州在九州时代就是一个独立的州。上古时候的青州范围是很大的,覆盖了这时候的青州和山东省的一切其他地区。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青州市属于一个县级市。虽然是县级,但人口规模、基建情况、文旅体量等都相当于一个市的水平。青州博物馆也是唯一一个在县级市的五A级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也是我们一开始想来一探究竟的原因。博物馆2/3/4层是主要的展厅,2层是历史典藏展厅:展出和本地历史有关的展品;3层是书画、香山汉墓出土文物和衡王府展品;4层是龙兴寺遗址出土佛像展和瓷器展。场馆有可以租赁的电子讲解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适合安排充足的时间慢慢逛。我们当天时间比较紧迫,因为场馆下午四点半就开始清场了,而我们两点多才入场,因此看的比较快,也比较匆忙。好在推荐几个馆藏精品展品我们都有看到。亚醜铜钺很萌;宜子孙玉璧奶白奶白,又有一丝仙气;而佛像的线条和雕刻都很精美,虽然有些佛像是残破的,但是看到它们就有种已经很完美的感觉,他的残破并不会让我有作品瑕疵的感觉。反而能从残存的部分看出原作的精心和细致。谁能想到几千年前的古人在工艺制品、佛像能艺术创作领域就已经有如此完美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审美丝毫不比现代工艺制品差,甚至因此简单、质朴的设计,反而体现出一种更贴近自然的超然,远远胜过现如今一些作品的繁复、绚烂。
从博物馆出来紧接着去青州古城溜达,古城有个牌楼,据说周边连接的都是古城墙,可惜没有像西安古城一样完整,不能登上去绕圈走。进入牌楼就是古城的主街道,主街道和其他城市的仿古商业街没有什么区别,两边都是各个式样的店铺,街道很长,整个古城里面还涵盖了偶园、千年古槐这样的知名景点。古城的主街道溜达下来看到了无数的炊饼铺、奶茶店、炸串店、麻花铺、烧烤店。没有特别的没有见过的特色小吃,都还比较常规。
我们逛了一会就进了偶园,偶园里面有很多奇石值得一看,不过主要还是靠个人想象,石头本身并没有特别像某个字,只是人们为了美好的寓意会解读为福寿安康等字样,以增添景点的人文气息。偶园是衡王府花园的一部分,在逛的过程中我们都在感慨,古时候的权贵也太会享受了,这个衡王在当地应该算是个土皇帝了,类似于山东和珅。吃穿用度都很上档次嘛。古代的庭院都有很多走廊连接花园、湖泊以及不同的院子,而这些走廊都有防水的顶盖,这样一来即使下雨也不影响院子里的人四处走动,不得不说,他们比我们这些一下雨出门就必须带伞的人舒服多了。
逛完偶园再沿着街道走一会就能看到古槐,被矮栏杆保护起来了,不能靠近去摸树身。还特意在旁边树立了一个关于古树的司法保护令,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很新奇。不过这个古槐一看就名副其实,已经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树木的主干十分粗壮,直径大概得有快一米了。两个人可能都不一定能合抱住它。上面的枝干看起来并没有特别茂密,不知道是有特意修建过,还是这个树已经不打算在长过多的分枝了,他并没有那种看起来可以遮盖天空的茂密伞盖,或许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茂密伞盖或许是只属于中年树木的特权。既然已跨千年,也倒无需以茂密伞盖来彰显自己的稀缺了。正好也节约一些能量。
第一天的行程就以青州古城收尾啦,逛完之后我们就回酒店吃中午打包的剩菜了……第二天的计划是云门山、驼山、龙兴寺、范公亭公园(三贤祠、李清照纪念祠)。
为了爬山我们六点半就起床了,酒店离山区也很近,没吃早饭就奔过去了。幸亏带了前一晚买的吃的(一根酸奶油条……)还有我包里备的一板巧克力。因此我们基本算是空腹有氧式爬山。云门山海拔四百多米,难度并不高,但是中间却包含了好几个景点:有知名的“寿”字题词、还有个道观、云门洞、观凤台……现在我都有点记不全了。而且爬着爬着,穿过云门洞继续上山到山顶之后,在观凤台附近是一大片石头质地的岩面平台,在那里可以一览青州市。爬山中间的道观里面有一只狸花猫,特别亲人,我还摸了它一会。它还冲我喵喵叫了几声,好像是在跟我打招呼。给它从前往后挠痒痒的时候,它还开心的呼噜呼噜起来了。虽然它很亲人,毛也确实有点脏,摸了一小会我的手指就黑了……即便如此我也不后悔摸了这个小家伙。云门洞那个平台其实也有好几处标注景点,有一个就是著名的“寿”字,是一个苍劲有力的楷书。个头特别大,这个字在中间的道观院子里也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虽然这个字属于必备打卡点,但我觉得云门洞的趣味性更高。如果真能碰上介绍的云穿洞的奇景,那就更加完美了,这也是云门山名字的由来。下山走了另外一条路,倒是比上山要轻松些,这条下山路中间不会经过上山的那些景点,因此一路从山顶就直接下到景区门口。
接下来开始了驼山之旅,驼山上面有佛像石窟洞群,顶上也有个道观,道观的南面有个门,称作南天门。山上还有不少道教名人曾经修炼的场所,如陈抟洞、张三丰洞等。陈抟洞用铁栏杆围起来了,里面有石像,布置的还比较好;而张三丰洞是没有围栏的,从外面看进去是一个普通的黑乎乎的洞,但由于没有围栏,所以其实是可以钻进去的。不过估计里面应该什么也没有,不然早就围起来了。佛像洞窟群据介绍有六百多座佛像,不过很多都已经被风化、腐蚀等原因破坏了,完整的佛像较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绕在主佛像墙壁四周的小佛像。即便如此,这在当时应该也算是一项大工程了。而且试想刚完工的时候,一定十分的壮观和美丽。很多佛像上面都是有彩绘的,并不是单纯的石头雕刻,当时一定十分光彩夺目。现在也只能通过这断壁残垣来想象起初的场景了,风雨和时光已经悄悄把他们原本的面目埋藏在了历史长河中。
从驼山下来后,我们简单在龙兴寺外面的停车场小吃摊补充了能量,简单吃过之后就进了龙兴寺。这个寺庙是新修的,原来的老龙兴寺已经没有了,老龙兴寺出土的佛像也都摆在了青州博物馆。新的龙兴寺还有很多院落尚未完工,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参观了主干道的几个大殿,寺庙整体修建的很开阔,在一处停车的地方我又碰到了一只橘黄小猫咪,这是一只长毛的小猫咪,它没有云门上那只社牛,这只是一只社恐,不让人靠近,一看我抬手就跑开了。于是给它拍了几张照我就走开了。
最后一站的范公亭公园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公园是免费的,里面的三贤祠和李清照纪念祠单独收费。三贤祠比李清照纪念祠要大一些,里面也有好几株千年古树。看三贤祠介绍,青州历史上出过6名状元、一百多名进士,属实厉害。公园里面植被也很丰富,不过要是春天应该颜色会更好看些。深秋的颜色只有叶子来贡献,而春天还有各色花朵争奇斗艳,自然要绚烂一些。
第二天的行程很紧凑,我们逛完公园从网红墙那个口出来后就直奔火车站了。晚饭也没来得及再好好品尝当地美食,只在车站附件的便利摊吃了泡面应付了事,因为时间太紧了。
两天认识一座城时间肯定是不够的,这次只能算是首次的会面。匆匆一见,第一印象用惊艳这个词还不够准确,倒不如说是相见恨晚。因为虽然时间很赶,但是能感觉到这一座小小的城市其实有着很深的底蕴待进一步发掘,就好像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就发现她好像对你有说不完的话。在车上和载我们的大哥聊起来,才知道青州还有很多地方我们还没有去过,这许多没有说完的话,怕是需要以后再来慢慢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