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挑战周更5篇千字以上文章的第二周,又和上周情况一样,工作日太悠哉,只完成了一篇,只能周末狂补。
为什么写不出来?
1.思想上放松。因为上周在最后时刻把作业都补了上来,就觉得也不用每天都那么急,不用总是想着该怎什么,要花多长时间写完了,结果一个懈怠不知不觉就到周末了。甚至于在此时已经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从原来觉得写作很重要是改变现状的一大有力工具,变得认为写不写都无关紧要了,觉得写作对自己的帮助可能不会有那么大,还那么痛苦。一直萦绕在心间的都是,放弃吧,放弃吧...
2.完美主义作怪。总是想着要找到一个好选题,想到一个选题后也不下笔,就只是在心里构思,一会想这样写,一会想那样写,然后又发现自己对这些东西完全没有什么思考和积累,根本写不够1000字。然后就进入了放弃-找选题-构思-放弃的死循环,总是想着要一下子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强求一气呵成。
3.输入不够。回顾本周除了毛选的阅读输入外,没有其他的有效输入,已经很久没有看原来准备的在毛选作业完成后去阅读的书籍了,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看小说和看动漫上面。写作周更的口号是输出倒逼输入,当我没办法没有输出的时候,没有想着去寻找输入,而只是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坐等失败。
4.对输入的认识死板,不会转化。上面提到自己除了毛选的输入外,还在看小说、看动漫,没有看其他书籍。此刻反思,就觉得自己如输入的认识太死板了,好像除了看书没有其他方式一样。而且如果只说看书的话,毛选也是在看的啊,也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和素材库,自己缺视而不见。看小说可以写评论、写推荐,看动漫也可以写评论、写推荐,同理,看电影也一样。只是自己的视野太窄,思考太浅,无法将这些显而易见的别人可以用来作为输出点的内容利用起来。说到底,还是缺乏观察思考,难以转化。
该怎么写下去——蝗虫写作法,逐量不逐质
鉴于这两周逐质量而导致既没有质也没有量的情况,暂时先左倾一刀切,保持对量的追逐。
1.思想上加强认识。每周5更不只是写作小组的硬性要求,更是自己为改变现状所做的又一尝试,既已选择这条路,不管是弯路还是直路,不管能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总要先走出足够的路程再去看。还没有做出实质的努力,怎敢讲对自己没有用,怎敢轻言放弃。
2.先写笔记分享,偶尔写原创。目前肚子里确实没有什么货,也没有把以往20多年的经历整理成可读文章的能力。所以,为了保持更新先从自己看的书整理笔记分享,保持好节奏,慢慢的培养能力,内化知识,写出自己的原创。
3.看小说、看动漫可以,但是要写短评思考。学习之余确实需要娱乐,而且也忍不住不去看小说、动漫,要求自己看完一部小说要写一篇感想评论,刚好也可以当做自己的写作作业。看动漫、看电影也一样。
停更总是我的错,放弃不是唯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