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去到坦桑尼亚做志愿者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about project】
我的项目是在一个小学教五六年级的英语。每天8点到学校,一般上2.3节课之后在办公室批改完所有的家庭作业大约12点就可以回家吃饭啦。相当于项目只是做一个上午。下午和晚上时间自由安排。学校的孩子五六年级大概是11到16岁。40分钟一节课,没有课间休息。小学的条件很差,教室没有电灯,天稍微暗一点就看不清黑板。学生都在学校里吃午饭,午饭只有一种豆制品当做主食非常艰苦。
项目还有一部分是去孤儿院陪小孩子。孤儿院条件非常差,大概有30几个孩子,从45岁到18岁。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一看到中国人就想约架,他们以为所有中国人都会Chinese kongfu。成龙也是红透了半边天代表我们中国人形象,在坦桑所有人都知道jacky cheng。因为我们大一的时候学了太极,我就装模作样地打太极来吓他们。有一次一个很胖的女生想来和我打架就一拳打在我的肚子上当时就虚了。
在学校做项目的时间里有几件事很有感触: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一味地无条件给予造成无理由索取”3.不重视教育
学校经常是没有铃声的,上课下课都靠老师自觉掐时间。即使是在课堂上老师学生也非常非常随意。上课迟到23十分钟学生不敲门就直接进教室是常态。正在上课其他的老师突然进来拿个东西讲两句话也经常发生。毫无时间观念,对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非常地flexible似乎已经成为了非洲文化的一部分。这让我想到好像我们中国的大学生总是在喊着要自由,不要规矩不要束缚,但这次让我感受到 人有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秩序规矩来约束自己的,这样才不至于太没有效率太懒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很对的。”
还有一件事情给我感触特别大就是我那个小学的孩子特别喜欢去索取。走在学校经常有孩子直接伸手问我要gift要candy。他们一点都不懂得付出和回报成正比。甚至学校里有一些老师也因为一些非常无理的理由问我们要钱。有时候村子里的一些陌生人也会有这种行为。可能在他们的印象里觉得他们自己条件差,外国的志愿者条件好所以我们就理所应当地去帮助他们。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别人对你的任何帮助都不可能是理所应当的。最开始我对这件事件非常气愤,觉得他们不应该这样,于是在上课问问题有时候会给同学们一些糖果作为奖励。每次给完孩子们糖果之后我都会强调“no pian no gain”并且主动要求他们对我说谢谢,让他们有意识地去感恩。
并且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像从小到大家长都是一直在强调说要多读书,多学习。特别是总有什么家里穷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但好像在坦桑虽然说大家条件也不好但也不是很重视教育。大家也没有很努力地想去改变现状,反而是有点甘于贫穷,这点还让我挺惊讶的。
【life in Tanzania】
【吃穿住行】
坦桑尼亚当地的吃的比较单一,土豆西红柿牛肉豆子玉米米饭基本就是这些不太吃辣。因为穆斯林比较多也不吃猪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坦桑人不是很有创造力吧。我们中国5大菜系,每个菜系都几百种吃的,每种做法还不一样。但是坦桑当地的食物就只有几种,甚至每一家参观的做法都相同。、
78月份坦桑是冬天,20多度非常舒服。当地女人非常喜欢用整块的大花布直接包裹在身上。有些马赛人出门也是直接裹毯子,挺有特色的。住的房子就有点像中国78十年代的农村,一层楼小平房。路上全是坑坑洼洼的土地,但是并不泥泞因为天气干。出门摩托、minibus、小三轮车都可以。也有的士,随意报价不打表。这里有一点culture shock,他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小。Minibus超级超级挤,坦桑女人又非常胖,完全是人贴着人。但是他们完全不会介意人与人之间的触碰,甚至是陌生男人直接和女人挤在一起。他们见到陌生人也非常热情地握手 勾肩搭背
【人文关怀】
在和各国志愿者一起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给我一个很深的感触的是,好像外国人都比较注重人文关怀。我日常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就经常面瘫脸。一次我面瘫脸坐在沙发上,一个非洲小哥突然对我说了一句“Ihope you can smile every day”当时我就流泪了 觉得特别特别温暖。其实我并没有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那段时间他还经常逗我笑让我觉得特别幸福。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也非常注意我状态的变化。好像我们经常会和朋友一起吐槽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一起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少会真正地去经常关心对方的心情 状态。
【当地婚礼】
非常有幸参加了一次当地的婚礼。坦桑的婚礼在晚上9点左右才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坦桑人对于婚礼是非常重视的。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是会特别打扮,穿的非常正式,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当时我在酒店上洗手间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里面换衣服。非洲人都非常非常地喜欢跳舞,那种艺术细胞感觉是融到骨子里的。婚礼也是一直在跳舞。迎接新人在跳舞,敬酒也在跳舞,领食物的时候也在跳,伴娘伴郎跳,亲友团在跳舞,一直都很欢快。包括在坦桑也去过几次bar和club大家也都非常喜欢跳舞。整个婚礼的仪式程序还挺繁琐的。
【20岁生日】
很有幸在回国的前一天在坦桑过了20岁的生日。我生日在暑假,我是不会去刻意过生日的那种,家人对生日也不是特别重视。但是在坦桑那晚大家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就觉得很开心。埃及小哥特地给我做了意大利面 日本小哥特地做了寿司非常感动。大家还一起用各种语言给我唱了生日快乐歌,当时觉得特别幸福。屋子里的志愿者来自很多个国家,周末的时候一些志愿者就会给大家做他们本国的食物,很幸福。当时几个中国志愿者就在房子里做了可乐鸡翅和麻辣香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乐和鸡翅的结合让大家都开了眼界。
【当地人生活态度】图
可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如果家里条件不太好的话肯定是勤俭节约,每天努力劳作的。但是在坦桑你会发现妇女经常都会出门编各式各样的辫子,到街边去做颜色鲜艳的指甲。每天出门都带不一样的头巾。我觉得这些都是热爱生活重视生活的体现。这和我们的文化也有点不一样。有的小商店也会非常傲娇地中午一部分食物不提供,因为他们来不及做,或者早上很晚才开门。而在我们中国农村肯定是早早就要起床劳作的。
【kill the Kilimanjaro】
我花了六天的时间去爬乞力马扎罗山。当时是我们有5个志愿者约好了一起,加上3个向导,20个挑夫,1个厨师组成了一个团队上山。到了山上你就会发现人工的痕迹非常少。不像是国内的楼梯山。乞力马扎罗山几乎是纯天然的,走路都都靠向导带,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山,有时候需要手脚并用一起爬,类似于攀岩。每一天都会到一个营地,在营地扎帐篷,吃住都在帐篷里。昼夜温差特别大,晚上抬头就可以看见星星非常漂亮。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比较高。所以刚上山时是雨林到海拔2 3千就变成了灌木,最后就成了荒漠几乎没有植被。山顶上都是雪和冰,有一种飘在云端上的感觉非常漂亮。我们每天大概要花8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爬山,还挺辛苦的尤其是到了海拔比较高的地方。
第四天我们半夜12点爬起来从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开始冲到顶峰海拔5895米。因为很晚特别特别冷,风也特别大,我又是那种平时上6楼都会大喘气的人,所以是个非常大的考验吧。非常累,因为一停下来就会觉得冷所以几乎没怎么休息,一直爬。到了5 6点的时候特别痛苦抬头看好像山顶就在不远但是就是爬不到。我平时做事还蛮少会想中途放弃的,那一次真的是憋着一口气中间有一瞬间不想爬了躺在地上赖死,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当时是觉得估计我下一个这么痛苦的时候就是我生孩子的时候所以瞬间就不想生孩子了。最后连续爬了7个小时终于等到顶上看日出。当时太累了,坐下来突然就开始流眼泪,日出雪山都很美,但是每天爬山也不顾形象全身是土邋里邋遢又很累就没有什么心情去拍照。在山顶坐了1个小时就开始下山,下山很快。那一天连续爬山16个小时几乎是没有休息。
【总的感受】
最后一张是回来的时候在飞机上拍的。乞力马扎罗山全貌。因为我们就住在山脚下,所以那边的人对山也有很深的情感。这也算是最后一眼乞力马扎罗。回顾我这40天的整个经历,其实我有难过很久觉得自己很想努力去为当地做一点点地改变但是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效果。我想了很久是不是我失去了做志愿者的意义。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无能的力量》给了我很多的感触,似乎回答了我这个疑问:做好该做的事情,改变自然会发生。
坦桑尼亚只是非洲的一个国家,并不能代表非洲,刚才的分享也仅仅是我从一个角度几个方面对于坦桑有限的感受,也并不能代表坦桑,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直相信走过的地方多了会变得包容,而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认识,坚信亲身经历才会有自己的认识。通过媒介、转述等一些方式我们往往听到的是“差异”,会自动忽略“共性”,但其实世界大有不同,世界也没什么不同。
���D: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