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的态度
如何才能高效的做完这张表?
如何高效的谈恋爱?
如何高效节约时间?
如何高效完成计划?
如何高效...
我们在寻求高效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时,总是会产生各种疑问,好像每件事情都有章法可寻,于是我们苦苦寻求各种答案,把他人的成果拿来用,却没有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的方法。所以遇到新问题依然对外求助,世上有捷径吗?我想是...没有的!有的只是态度!
对,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要给自己设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勇于尝试,最忌讳的就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
小静很想做一份销售的工作,但是父母希望她选个文职类的工作,加上觉得自己不善于表达,唯恐胜任不了委婉拒绝,转而从事一份文员的工作,向父母说的那样觉得还是文员的工作比较体面。
而小雨和小静两个人的天资差不多,小雨比小静更想做这份销售的工作,虽然自己没经验还是想敢尝试,经过三年的努力,小雨的业务做的是蒸蒸日上,而且越做越带劲,工资也因为业务拿得多提成也相当丰厚。
而小静呢,还只是个文员,看着小雨越来越优秀,通过三年的磨练说话做事都很麻利,小静内心羡慕不已。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而产生,如果小静一开始愿意尝试,打破自己的限制,也许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来。
以终为始
之前有看过一篇关于周迅写的《想想十年后的自己》,她的成功源于老师和她的一次谈话。
那是1993年5月的一天,教我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我谈话:“周迅,你能告诉我,你对于未来的打算吗?”
我愣住了。我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问我如此严肃的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师问我:“现在的生活你满意吗?”我摇摇头。
老师笑了:“不满意的话证明你还有救。你现在就想想,十年以后你会是什么样?”
老师的话音很轻,但是落在我心里却变得很沉重。我脑海里顿时开始风起云涌。沉默许久,我看着老师的眼睛,忽然就很坚定地说:“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
老师问我:“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地咬紧着嘴唇回答:“Yes”,而且拉了很长的音。
老师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着算回来。十年以后,你28岁,那时你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
“那么你27岁的时候,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25歲的時候,在演藝事業上你就要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另外在音樂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
「23歲就必須接受各種培訓和訓練,包括音樂上和肢體上的。」
「20歲的時候就要開始作曲,作詞。在演戲方面就要接拍大一點的角色了。」
老師的話說得很輕鬆,但是我卻感到一陣恐懼。這樣推下來,我應該馬上著手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了,可是我現在卻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想過,仍然為小丫鬟小舞女之類的角色沾沾自喜。我覺得有一種強大的壓力忽然朝自己襲來。
老師平靜地笑著說:「周迅,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對人生缺少規劃,散漫而且混亂。我希望你能在空閒的時候,想想十年以後的自己,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到底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如果你確定了目標,那麼希望你從現在就開始做。」
写得很朴实,也很感人,事实就是一个人生如何规划的问题,也就是宏观的前瞻性的问题。用在人生中,应该早早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用在目标中,应该明白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想着还有时间以后慢慢做。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学会分辨出四层关系:重要必须、重要不必须、不重要必须、不重要不必须。
这样可以把必须且重要的事情归类,重要且必须的事情,比如每天6:30前醒来看晨读、完成每日晨读感悟和每日话题。
重要不必须的事情,比如每天要看书,7月做的目标里面划分到每天需要完成的阅读量。
不重要必须的事情,比如每天吃饭,刷牙洗脸、洗澡
不重要不必须的事情,追剧、看电影、逛淘宝、刷朋友圈...
看!这样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哪一种分类,当然人活着不可能每天都这么标准,适当做出调整会更高效。
我六月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好,该看的书都没看完,还是自己目标定的太高了,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有些书晦涩难懂很难看得进去,所以不如转换目标改为其他有趣书来看,这样看书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今日晨读书籍《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