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学游泳

《2021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国家体教融合等一系列专项政策发布,7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给孩子报体育培训班。球类运动、游泳依旧是家长选择较多的培训项目,并呈增长趋势,政策驱动效果显著。

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参与体育消费人数比例位于前两位的年龄组为3岁至9岁和10岁至18岁,分别为53.4%和48.6%,家长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消费的支持力度相对较高。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把参与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现代、时尚的生活方式。

-1-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游泳

有助大脑发育

游泳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孩子的潜能,为提高孩子的情商、智商打下良好的基础。

帮助长高

水中的压强是空气中的50倍,经常游泳能增大对骨骺成骨部位的压力,刺激骨骼增长,对儿童长高有一定的帮助。

促进消化

游泳使孩子的运动量增大,体力消耗大,胃肠的蠕动增加,使孩子的食欲增大,并加强对营养的吸收。同时为了补偿在水中消耗的能量,消化系统会主动加强消化来摄取大量的养分,加速孩子的生长速度。

提高肺活量

游泳时,水对胸廓的压力使得肺活量增加,对孩子胸廓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有助心脏健康

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以及水波和水压力对孩子皮肤的拍击能对外围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会使孩子的心脏得到很好的锻炼。游泳使孩子全身肌肉的耗氧量增加,能有效促进血液的循环,提高孩子的心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来自网络上某位家长分享:『孩子总算实现了早睡,每次深度睡眠,全靠游泳。我不禁后悔自己没早点让孩子去学游泳,一年级如果能长期让她学游泳,每天都去,每天回家早睡觉,没准反而有好的作息习惯。

掌握一项求生技能

溺水是造成孩子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每年学生溺水死亡事故频发,游泳作为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深受国家、学校、家长的重视。“游泳进校园”、“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游泳”成为了许多学校工作的一大重心。

锻炼毅力和恒心

从基础动作练起到自在畅游都是一点一点坚持下来的,游泳时谁也不会因为呛了一口水就放弃了游泳,这个过程让孩子体会到坚持的意义,坚持下去就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培养抗压能力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12岁以前学游泳,更能经得起挫折。参加游泳比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赢,没有人会为了输去参加比赛的,这是人之常情,但比赛就—定有输有赢,这是比赛的规律。正确对待输赢,将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胜不骄,败不馁,拿得起,也放得下。

-2-

孩子游泳注意事项

做好前期准备

泳池的水温通常比体温低,在下水前应该做些热身准备,一般10到15分钟,需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防止入水过冷而抽筋,必要时可以用冷水擦身以适应水温。切忌全身汗水就直接下水游泳,应擦干汗水后休息片刻,待毛孔收缩后再入水。

不适合游泳的时间段

游泳前不适合给孩子吃得过饱,因为胃肠消化食物本身需要消耗体能,加上游泳又需消耗更多体能,入水后胃部受到水的压力及冷刺激,容易引起痉挛、腹痛。建议家长带孩子游泳最好是在饭后40分钟左右。

患有这些疾病最好不要游泳

患有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的孩子去游泳只会加重病情。同时在孩子感冒期间也不适合游泳,尤其是发热、身体疲倦无力,容易发生腿抽筋,意外昏迷。在感冒痊愈的1-2周内也不宜游泳。

有熟悉水性的人陪伴

孩子永远不能单独下水。当孩子下水时,旁边必须有一个会游泳的成年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书上或者手机上,要时刻留意着孩子。就算较大的孩子已经谙熟水性,但仍需受到监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