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人都会被《包宝宝》圈粉,我也不例外,更是把他带入到了我们的课堂,分享给我们班的孩子们。
影片讲述了一家移民到多伦多的中国人的故事,一个热爱做包子的华人妇女,有一天她的包子活了过来,成为了她的“包儿子”。她对包儿子细心呵护,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儿子不可能永远是宝宝,也有长大叛逆要离巢的一天……
观影过程中,孩子们屏息凝视,聚焦包宝宝的成长,没料到的是,观影后的评论却也是犀利的,发人深省。
小A说:“我看到的是妈妈对孩子的包办,她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的确,她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她喂孩子吃饭,她带孩子乘车,她保护孩子的安全,她甚至帮孩子踢球,她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她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她的爱很无私,但过于沉重。”
小B说:“我觉得包宝宝的童年很快乐。她妈妈细心地记录着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体贴入微。最突出的细节就是,妈妈帮他测量身高,记录身高,合理调整饮食。不过,包宝宝的妈妈能够放手,能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会独立会更好。”
小C说:“我看出包宝宝母子之间缺乏沟通。包宝宝的一味叛逆,她妈妈的一味付出,都是他们自己的个人意愿,个人想法,彼此都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对方的立场,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包宝宝妈妈一气之下,把包宝宝吞进肚子……”
小D迫不及待地说:“我觉得这部短片还讲述了孝道。大家看,包宝宝最后不是向他妈妈道歉了,他们不是和好如初了吗?妈妈年龄大了,作为孩子来讲,应该多体谅妈妈,她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孩子们也应该更加宽容她们,理解他们,孝顺他们。”
小E骚骚后脑勺说“老师,这部短片时间太短了,包宝宝的爸爸出镜率也太低了,孩子的成长也不能离开爸爸的关注,我觉得导演考虑的不周全。”
“不过,画风还是不错的,满满的中国风。”
“就是,中国文化还走向国际了,你们看,国外还流行吃包子呢!”
“这是包宝宝的妈妈在做梦吧。哎,幸亏是梦一场,不过,我们写作文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设置悬念嘛。”……
听着他们的高谈阔论,脑海中浮现出纪伯伦的诗歌:“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整个过程,我并没有阻止,也没有干涉,我就纯粹是一个旁观者洗耳恭听。我非常庆幸并暗自窃喜,这个无意的“短片赏析课”带给我心灵的震撼,这样的分享可以“有”,给孩子们一个脑洞大开的契机,坐等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