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什么会永垂不朽……”耳边还响着王菲的低吟,我却已不再是听到情歌就会发怔的人了。现在的我,既没有风月之念,又没有家国之思,脑海中浮现的只是寂寞而已。但曾经,红豆我也曾爱过的。
红豆的本原,是谷食无疑,虽不入五谷之列,但用来煮粥,实是一绝;尤其江南人家,一把红豆,在陶罐中用清水慢煮,青碗粗勺,热气腾腾,是一番烟雨中小巷人家的独有风味。而令红豆摆脱原来食用价值而升格到哲人之思的还属文人。
迁客骚人,端是多愁。饱食终日之时,恰好闻鹦啼琵琶,见画空断肠。而写红豆最绝的,还属唐时王维。一首《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言既出,红豆于吃食之上,又多了一份心伤寄远人的思恋,正如杜鹃啼血的踯躅花一般,一旦沾染上文人的酸腐气,便没来由的透出一股子痴气和悲意。如杜鹃一般意喻家国之思,山河之叹,红豆托王维一诗,从此常为时人赠远人聊寄相思之用。
说来红豆,本身也小巧可爱。植株娇小,偏又叶儿娇俏,豆荚似一弯泓月,待到成熟之时,小口微绽,似美人低头浅笑,只露出半排贝齿。而晒干的红豆,其色如血,放于女子手心,皓腕凝霜雪,指上滴血沁,两相而较,更添一份女子的娇媚。
而红豆的物性(工科生好从事物的本性看问题),易于保存,且具有长久不会朽坏的优点。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时,多用昨日黄花之类的感慨,概黄花本就是娇嫩之物,虽然美好,但终究只是半日的光景。但红豆则不同。
少时,书生将一粒红豆赠送给喜欢的姑娘,说待我金榜题名,再回来十里红妆迎你过门,这红豆就当我文定之礼。后来书生半生蹉跎,未就功名,回了家乡之后,又听说姑娘早已不在人世,心中悲极,遂登姑娘家门,姑娘父母见书生之后,说姑娘给他留了一样东西。那是一个荷包,上面绣着两句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打开之后,里面是当年他送的那粒红豆。后来书生辞别故人,辗转多地,还是穷困潦倒,漂泊无依。临死前,托熟人在自己坟上栽上一株红豆。秋去春来,书生的墓早已荒草凄凄,但坟茔旁的红豆也生的可爱,端是娇俏青翠。
也正是源于此,我认为国人骨子里有种浪漫情怀。一粒红豆,在岁月流转中,辗转多处,在夜船上看岸上烟火,在大漠中看长河落日,在马车上看枫林叹晚,在江南烟雨中,归人被埋在土里,结束了他漂泊的一生。而红豆则种在坟前的泥里。
有人说,生命的故去,是生理上功能的丧失,更是世上之人对他的遗忘。当草木荣枯之后,前人坟茔上的碑文都已被风沙淡去,可人们一看到坟前那株红豆,就又会想起一个书生拿着旧执的红豆走遍南北,漂泊一生的故事。唏嘘之余,会不会也有些羡慕呢?
反正就此之后,红豆也就常被称为相思豆。古人真的太过长情。结发为夫妇,女子剪下青丝,编作绳结,送给男子,便不离不弃。其余如发簪,手镯等,也都有类似的寓意。还有诸多典故,如归有光的枇杷树,荀奉倩的冬日雪,都徒人羡。哦,对了,还有武侠小说里,那十里桃林的一曲碧海潮生曲,更是让人心折。金老先生虽一生多写侠义,但侠骨之余也有柔情,那股子痴情也更叫人意难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