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终于过去,虽然我并没有多么忙,但是紧张压抑的气氛使得我并没有心思写作,从今天开始就要恢复正常的更新了,接下来几篇我会来介绍几本本学期看过的书,谈谈自己的感想,跟大家开开脑洞。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它的作者赫尔曼·黑塞是二十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这本书也是本学期我心中的榜首。
如果官方点来说,这本书讲的是少年辛克莱追寻自我,坚定地成为自己,探索自我命运的心路历程。前言中作者提到,《达米安》这本书讲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可是读完后你会发现并不是,因为书中好多经历都十分离奇,充斥着各种奇幻的色彩,如果真要跟作者挂钩,以我读完后的理解,只能说主人公辛克莱是赫尔曼想成为的人而已,甚至说是人也不一定正确,你可以把辛克莱看成是你童年中所有期待的美好,惧怕的坎坷,以及关于前路未知的迷茫的所有性格和特点的集合。
辛克莱生活在一个优越于一般人的家庭,像书中所说,童年他在两个世界夹缝里生存,在家里,是天堂,是洁白,是诗歌,而一出门,走到大街上,便是肮脏,丑闻和谣言。像所有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一样,辛克莱碰上了人生中第一道坎,他因为说谎被一个坏孩子抓到了把柄,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威胁中他不得不跨越自己的原则,而每一次跨越,他都会感到无比的愧疚和绝望,而绝望过后,他便悄悄把底线再拉低一点,在重新设立一个原则。村上春树曾经在书里说:“人一旦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而就在辛克莱即将崩溃的时候,德米安出现了,他是一个转学生,但是和周围一切都格格不入,他十分有教养,而且成熟,他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达米安的苦恼,并且他们迅速成为了好朋友,在德米安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辛克莱开始追寻自己,他开始思索所有他曾经没那么在意的事情,宗教,爱情,道德……尽管一段时间他仍然陷入了迷茫当中,但最终他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步伐,当他一次次叩问自己内心,甚至望向内心那面镜子时,他发现,镜子里的它,已经完全是他了,他的领路人,他的引导者。
也许看完这几段你会丧失兴趣,你会觉得故事有些俗套,我更愿意把这一切归根于我拙劣的文笔和对总结的不擅长上去,但是话说回来,故事的确是俗套,甚至当我读简介,我就已经脑补到了情节走向和大致的矛盾点,可是想来,一本书最令我们动容的从来不是它有多么离奇,它道理多么深刻,正是平淡的话语和大家都懂的道理,如山如水,如丝线般地来回穿梭和交缠,才是让我们心不断颤动的根源。
壹
本书扉页写道,“我只是尝试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何如此艰难呢” ?我在想,之所以感到艰难,可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完美,我们总是在想一个最优解。
如果我没有那么做,事情应该会好点。
如果我当初坚持了,我说不定已经过上想要的生活。
如果那个时候有人拉我一把,我就能轻松点。
如果……
是的,当然这并没有错,只有我们不满足现状,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可是在我看来,甚至我所坚持的一个看起来些许悲观的观点是,无论怎么做,生活永远都不会往你所期待的目的地前行,生活只能向你期待的大致方向前行,因为无论如何,作为这个地球上将贪婪一以贯之的物种--人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为什么我们过不上想要的生活,因为当你富有你会期待诗歌,当你风华正茂你又失望于自我的幼稚,当你站在此地,你就免不了望向彼岸。
但你要知道这阻拦你与对面的大河之深,崇山之危,是穷尽所有都跨不过去的,我自然也不推崇安心呆在此岸,你不会,任何人都不会,人一旦满足于现在,那才是堕落和愚蠢的开始。最好的状态是,你不断地行走,渡江,登山,看着对面,然后累死在途中。
可悲吗?作者说:“从来不曾有人完全成为他自己,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努力去尝试,有人懵懂,有人清醒,人人尽其所能。”
我们到不了,所幸我们到不了,因此才能尽其所能。
在追逐过程中,我们永远感到艰难和劳累,也永远感到光荣和纯粹。
贰
书中借德米安之口,以宗教故事为由,展开了这样一段论述,“可是组成这个世界的其他东西,全被归类于恶魔,世界的这个部分,整整半个世界被忽略,受到压抑。人们决口不提另半个世界如何赞扬上帝为生命之父,还极尽所能地把它解释成魔鬼和邪灵,如同男女之间孕育生命的性生活,也受到同样待遇!我不反对大家敬爱耶和华上帝,一点也不。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尊敬并珍惜整个世界,而不是只重视人们刻意彰显的这一半!所以,我们除了对上帝进行膜拜之外,也要对魔鬼敬意。”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常常自诩为上帝选民,并且善于妄自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事件、人物、爱好划分到魔鬼阵营。大多数时候,我们往往都会为了尽力维护自己的所爱而冲昏了头脑,但我们为了维护某件事情而全盘否定对立面,为了宣扬自己而做些党同伐异的事,真的是对的吗?
我们应该尊敬并珍惜整个世界,而不是只重视人们刻意彰显的这一半!
所以我们应该去了解,而不是仅仅凭借喜欢与不喜欢,自我立场的正确和不正确去简简单单评判,喜欢蓝天的,不要无视大地,否则只是一种狭隘,而当我们了解了大地,你就知道,因为爱蓝天而无视大地的美,是一种多么可恨的傲慢,是一种多么令人惋惜的过错。
我们除了要膜拜上帝,也要尊敬魔鬼。
是说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哪怕是与你完全相反的对立面,我们也不应该丧失敬意,不能因为我们所爱不同,追求不同而去随意贬低,懂得并尊重他人的喜爱,我觉得才是成熟。
叁
“凡是我们本身没有的东西,并不能激动我们的心。”
我记得也有位精通于演讲的人曾经说过,他说其实他在讲台上打动人,并不是因为他嘴多么巧,也不是他说的道理多么深刻,事实上,他说的都是很浅显的道理,而我们每次之所以感到崇拜,是因为我们那一刻是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声音的,如果你不认可,你怎么也不可能崇拜,而你之所以认可,是因为这些道理本来就在你心里,只不过被说者挖掘出来了而已。
你无法用美德感动一个缺德的人,你无法用爱去震颤凉薄之人的心。
可并不是绝对的,我觉得仍然是程度问题,有些人只是表面不在意,让人看起来很冷漠,但听到某首老歌还是会泣不成声,那时候就承认吧,有时候我们不是不在乎,我们只是把某些情感埋地太深了。有些时候,我们以为已经可以了,已经放下了,其实都没有放下,总会在那么一刻,风吹过来,把你主动覆盖的灰尘吹散,露出鲜红的心脏。
END
我们都渴望有个叫德米安的朋友,帮助我们指引我们,但我们都没有,而书名也早就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我们少年时都曾彷徨,甚至我们一直在彷徨,一直在忍受孤单,但这就是常态,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在认识自己这条路上,我们没有人帮忙,没有人引导,我们跌跌撞撞,走到如今,所谓德米安,不过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一个片段,一个人格,是心湖里荡起的涟漪,是头脑里绽放的火树银花。
从来没有什么德米安,我们每个人都是德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