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总会发生一些事,又勾起我内在小孩的情绪,那种无力、愤怒、害怕、担心、委屈、倔强、内疚、悲伤……有时候就会涌上心头……
自己在其中,有时候都意识不到,发现后有时也会有点气馁: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个人成长,我还要回到这个话题,面对自己的内在小孩……
前几天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其中一个观点,似曾相识又觉得生动形象,书中写道: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我想如果内在小孩像儿童状态,那么它的价值是什么呢?为什么她一次次地呼唤我?
安静下来,像在“成人状态”中耐心地看着她:她让我记住童年的快乐,也有辛苦,尤其对于辛苦的部分一次次地呼喊我,告诉我,她害怕被批评,讨厌被讲道理,让他人不满意她会好内疚,当没有人理解和支持她时,她感觉到伤心、孤单……
一次次浮现过去的情绪,有时候我都想说,不要这么多敏感、担心、脆弱了,放下过去,轻松前行,她依然抱着我,拖着我,说害怕我再次受到伤害……直到我回过头,抱住她,收下她为我着想的关心,深深相拥。
流下眼泪,谢谢内在小孩的保护和善意,当有力量去面对时,我给自己的内在小孩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内在小孩,我看见你了,我又一次看见了。我知道不是你故意矫情、故意脆弱、故意敏感、故意多想、故意受伤、故意不放下、故意纠结、故意为难人、故意重现伤口……我知道你不是,这些你都不是。
是啊,你渴望家庭氛围中的温暖与宽容,你希望没有争吵和冲突,而不是听到大声说话都会小心翼翼。
你期待在慌乱中,有人温柔引导。
你希望在自己都不理解自己的时候,有人帮助靠近自己,而不是给你一个多想、心重的标签。
你渴望你哭泣的时候有人理解和陪伴,而不是告诉你不要哭了,哭什么哭。
你期待自己有渴望和目标的时候,周围的人相信你,而不是否定和忽视。
你希望左右为难的时候,告诉你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尊重你、祝福你。
你渴望自己做了努力,被看见和欣赏,而不是觉得这点做到是应该的,可以在做不到的地方再努力。
你不是贪心,你不是无底洞,你不是难以满足,你不是无理取闹……
我感谢你的每一份渴望和期待,因为这些在指引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希望被如何对待?无需再用懂事、客观、理性去要求自己,也不用“我要求太多了,太完美了”去压抑自己,不用去否定自己的渴望、压缩自己的特质。
亲爱的宝贝,你在一次次呼喊中,让我去看见你、理解你、支持你、理解你,我愿意,我愿意腾出时间去倾听你、感受你、拥抱你。
我相信家人尽了当下最大的努力,我也相信你当时受伤了,你理解也可以受伤,你感恩也可以有不舒服,你释然也可以不放下,一码归一码,也可以并存……
对于你的呼唤,我想说,没有对错,没有完结,没有过去,你就像一个孩子的眼泪,你流泪我就看见,一个人可以在婴儿时期流泪,也可以在10岁流泪,也可以在30岁、50岁、100岁经历这一切……你有眼泪、你有欢笑,你有害怕、你有勇敢,你有坚韧、你有脆弱,你比这些多更多。
每次你都提醒我,如何对待你,如何对待自己,我感谢你没有忘记那些不舒服,一次次地让我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感受,也感谢你记得那些感动和温暖。
我选择,做第一个看见你、理解你、拥抱你的人,我用自己“成人状态”的视角,我用自己期待中父母的样子,一次次对待你,以前我觉得爱是有期限的或者最多是一辈子、一万年,但是我想它永无止境,没有期限,你需要的时候,只要我有能量,我就带着爱到来。
我还看到你刚出生的状态,那个还没有被教导却“本自具足”的生命力的样子,我看见你没有担心慌张的时候,我看见小时候你自己画彩蛋的创造力,我感受到你运动时,那种对身体的信任和控制的活力,我感谢你在生命中,对他人的体察和理解、温暖和善意……
如果有眼泪就好好流,有受伤就好好看见,有力量就好好珍惜。
我会带着完整的你继续前行,我也会因为你的任何情绪,停留、驻足,亲爱的宝贝,谢谢你的提醒,你的召唤,你的不舒服,等你需要的时候,我再回来,谢谢你,我爱你~
这些话,在心里想、写的过程都会流泪,自己也不断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
流完眼泪就觉得清新很多,想到电影《阳光姐妹淘》的一个画面,故事中的女主角娜美用现在的自己去看见那个曾经在情感中受伤的自己:
她带着现在的温暖、智慧、爱与力量,去拥抱曾经的自己,把她爱回来。
在我们的心安陪伴中,我心里也一次次经历这样的画面,带着现在的自己、资源和伙伴们的支持,去一次次看见小时候的自己,我们可以倾听、拥抱、对话、见证,过去发生的事也许不可改变,但就像电影一样,我们可以创造故事和新的画面,跨越时空去传递爱与力量,这样生命就不会只定格在受困的故事中,而会流转为一个不一样的好故事,一个除了辛苦还有爱的故事。
以前我感觉疗愈就像一个句号,代表放下和结束,现在我想:
疗愈是一个过程,
疗愈是一种态度,
疗愈是一种选择,
疗愈是一种守护,
疗愈是一种迎接,
迎接在时光中遗落的每一个自己,
选择一次次地
看见自己、拥抱自己、爱回自己……
如果下次再听到内在小孩的情绪和呼唤,也许我可以不看做是“困扰”,只是再一次看见和理解自己的契机,再次倾听她,并带着“成人状态”的资源去迎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