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也都听说过莎士比亚,也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那对象征爱情的年轻人。在莎士比亚声名鹊起的时候,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剧作家,在华人社会,他被称为“莎翁”,是真真正正的大文豪。“你有病,他有解药”,莎士比亚被誉为四个世纪以来最懂人性的人。
“我读到他的第一页,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这是德国大文豪歌德曾这样激情表白莎士比亚的;丘吉尔作为一个冷静的政治领袖,面对莎翁,竞也罕见的难掩春风,他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金庸先生他直接发愿:“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巴尔扎克、普希金、屠格涅夫等,都以莎士比亚作品为榜样。普希金认为“莎士比亚具有一种与人民接近的伟大品质”。杜波罗留波夫把莎士比亚看作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英国古典主义者德莱登认为“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17世纪,同时代的英国诗人与剧作家本 • 琼生,称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莎翁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英国作家约翰逊说“他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谁要是被荒唐事弄得头昏眼花,读一下莎士比亚,就会医治好他那狂躁”。“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他最重要的《西方正典》中指出:“无论何人,不管怎么说,莎士比亚就是西方经典,莎士比亚就是经典的核心”。别林斯基赞誉言:“通过了他的灵魂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世界的缩影,包含着现在,过去和未来。”
人性多病,莎翁就是那个怀揣解药的人。关于人生,他说:“暂处低谷时不必颓然,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他强调:“人必须相信自己的意志,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以保留你自己的判断”。他赞美人类高尚的同理心,他说:“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疮疤”。
真正经得起岁月检视的真理,从来都是言简意赅。莎士比亚的戏剧说的全是人生的哲理,比哲学家还要高明的多。
四百年间,江山代有才人出,而莎士比亚永远是那轮金黄浑圆的满月,于暗夜高悬,岁月只增添他的光华,向人们昭示最好的文学何以永恒。他不只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界、全人类。这个神秘又丰饶的文学泰斗,在我们有生之年,切不可与他擦身而过。
朱生豪先生的译作《莎士比亚全集》,为莎翁汉译版中的抗鼎之作,迄今无出其右者。这一部经世之作,写尽了人间的繁华与落寞,道尽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贵如君王,凡如草介,人世的悲欢聚合与散场,皆不过如此。阅读中,自己的情感也随剧中人物跌宕起伏,于喜剧时欢悦,于悲剧时神伤。感谢莎翁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感谢朱生豪先生用精湛的译作带给我们盛宴般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