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5 华杉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那是小人。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说了都可以不算,这怎么讲?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朱熹注:“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君子守正道,不守小信。刘宝楠《论语正义》解读说,谅,是信而不通,固执而不知变通,反而沦为贼道。君子以义制事,要合乎正道,而不必为小信之行。
孔子自己遇到过这样的事,他经过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孔子的弟子们和蒲邑人搏斗,非常激烈。蒲邑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孔子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里的小人,不是无耻小人,是没见识的人,是识量浅狭的人。硁硁(keng),是敲打石头的声音,像小石头一样坚硬固执,说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人,不是君子,是小人。言必信,行必果,怎么倒成了小人?这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而已,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大人只看道义所在,不会死守自己说过的话,也不会死守过去定的计划。一件事,发现做错了,难道还要继续吗?
张居正说,君子见理明确,而守之不易,这叫贞。偏执己见,居之不移,这叫谅。而人们对义理的把握不清晰,对道义的体悟不精熟,很少有不把谅当成贞的,只有君子能审时度势,举措得宜,端正其贞一之守。义当行,则勇往直前;义当止,则特例不变,精明果确,归于至当。不会不顾是非,不达权变,言必于信,行必于果,硁硁然而执一己之小信。贞而不谅,是君子之所以异乎于常人,而贞谅疑似之间,正是学者需要深刻辨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