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庭教育两句话
第一句话,"凡是你想让孩子做到的事,你先做给他看。" 这叫身教胜于言教
恰巧发生一起同学打架事件,男孩小沈之所以遇事就动手,源于家里有个家暴爸爸,我们都叹息着。
第二句话,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这叫孩子的自主成长。
B
一个女孩找我, 我想转班,老师骂我妈妈,我不想跟她上了。教师的问题确实存在,家长一样也有问题。哪个问题是根?
C
一个男孩来办公室找我,说,我家困难,能不能少交学费。
带着电话手表的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D
很多学生的问题,我不知如何回复..
一个匿名的学生用纸条传给我,写了一封讽刺班主任老师的信。
如果信件内容属实,我是有一个怎样龌龊的同事?如果内容臆造,孩子是怎么丰富的想象?
E
家有考生
月考成绩出来后,交谈话题过多陷于此,为何?
F
为助力薛城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写作共同体,让坚持写作变为我们的习惯,欢迎大家将自己的教育故事,发送到我的邮箱15069482205@163.com 我们计划将大家的学习体会、教育随笔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推送给大家,因此建议:1、文中如出现特殊学生,建议使用化名;2、如有特殊情节特殊信息,可提前告知,我们不会推送。3、建议关注,随时阅读。欢迎提出好的建议。
教育写作,不是机械逻辑的线性式增长,而是在坚持每天积累一点点后,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这当中,我们要借助于某些工具,在今天,很多这样的工具,好用的简书, QQ说说,发微博,写博客等等。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从100字开始写起,突变式成长均来自于教育中的“小事情”
G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 在“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看到这么几句话。“孔子的启发几乎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师生心灵共鸣。一方面,学生自己得争气,努力钻研直到遭遇自己无力辨明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得事先经历过学生的求学体验以及求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两方面交融在一起,才可能产生启发,但若任何一方放弃了求学,便不会有启发式教学了”。从中,你可以看到出孔子的教学观、学生观吗?
教学的第一任务,是将自己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将要耕耘的“学”。周勇老师举例说了他妻子的物理老师,高一时,花了很长时间讲“什么是物理学”以及物理学家和他自己的物理学习经历。语文老师一直在研究唐诗宋词和鲁迅、蔡元培等人,按自己的研究与人文精神教育理想来实施教学,教材基本上不用,只是到高三下学期,才集中把那几本教材梳理一下,为高考做准备。两位厉害的特级教师,都喜欢将自己积累的“学”传授给学生。
很多走上教师岗位的人,求学期间不一定是名列前茅的优秀生,比如我。将自己漫长又艰辛的求学过程,甚至学习困难,毫无保留地讲给学生听,就是孔子所说的“授之以渔”,朱熹先生教学生学《论语》时就先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