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中的执念,在慢慢地转变
在2019年春晚上,主持人说:“无论隔着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我们回家的脚步,回家过年是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执念”。
是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是再执念不过的事情了。
如此执念的事情,不知道你今年的春节在哪里过的?
我没有回家,在外地深圳过的年。
不回家过年?会引来很多杂音以及触动心弦的视频:
“辛辛苦苦奋斗一年,不回家过年,你奔个啥?”
“有假期不回,你是不是有毛病呀?”
“家回,是最好的礼物!”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
听见规劝,看见打亲情牌的视频,自然有无数次的冲动去买一张票回家,与我亲爱的老爸老妈以及小妹一起过年,但是,最终还是忍住。
至于为何不回家过年呢,理由好几个:
首先,长那么大,都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在外过年,为何不能尝试一下呢?
其次,(保密);
……(保密)
以前有人说,一到过年深圳便是空城,地铁上随便躺,公交车上随便坐。
但,我看见的却不是这样:
在超市里,推着购物车采购年货的老中轻人比比皆是;在世界之窗、市民中心等活动广场前,在相聚在此跨年狂欢的人,数也数不清;在弘法寺、园博园等景点,游玩参观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
你会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春节过年回家的执念在慢慢的变化,春节的团聚,不一定在老家,携带家人从寒冷的北方地方到温暖的南方也行,出国旅行也未尝不可。同时,春节也是一种自由的代表,独自一人也不是不可以。
2.独特的你,并不孤单
留在工作的城市独自一人过年的人,有很多。
在腊月二十八上午,我意外地发现在一个线下活动的微信群里,有一位小姐姐说她过年也不回家,在询问是否有一起去弘法寺的。
刚好,我有这个计划,于是两人相约初一登弘法寺,讨个好兆头。
美国著名的佛学博士麦克尔·罗奇格西曾说:“缺少陪伴则先给出陪伴”。
假如真是我自己一个人过年,想想都有点孤单可怜,吃喝玩都不带劲儿。当天下午,我就在想,既然是一起去弘法寺,何不一起过年,凑成一双呢?
但是,我会有这样的顾虑:我们只在年前参加过一场线下活动,谈不上一面之缘,因为彼此都不记得谁长啥样。冒然邀请别人,会不会太唐突?
但我记得这位小姐姐在当天活动中说过,她在2018年的时候就做了100多件曾经未曾做过的事情,突破尝新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突破尝新”,是我想做的事情,于是纠结到腊月29日下午决定突破,发出微信邀约。没想到两人都有想邀约对方的想法,却又担心两人是陌生人很尴尬。
真的是,“一千万遍的胡思乱想,还不如一次主动寻求真相”。
两人就这么愉快地约,大年三十上午一起DIY迎新年。
在未见面之前呢,彼此心中还是在打鼓:对方口感如何?习惯如何?
哪知,相处的结果是这样的:
一同采购并无分歧,分工做菜互不干扰,却又相互配合。我欣赏她慢条不理的做法,她赞赏我积极的配合,两人磨磨蹭蹭同步调、神神叨叨爱折腾、不咸不淡同口味。
不用问对方喜欢吃什么,不用问对方喜欢什么味,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竟都是对方喜欢的。
“世间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通过一天的磨合,我发现,但总有一片是相似度极高的。
只可惜我俩是同性,取向正常,即便牵手,也不能成功步入殿堂。
哈哈哈😄
小姐姐说:
“通过我俩的契合,由此可证明,无论是在爱情里,还是在婚姻中,别去指望改变谁。要相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一个适合你的人在某个角落默默等着你。所以,我们不着急。”
那么问题来了: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