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曾是个大肉摊摊主(称为屠妇好像更豪气些),每天过手的肉猪少则1头,多则5、6、7、8头。早上8点左右,肉联厂的厢式车会将各摊主提前预订好的肉猪宰好了挨个送到摊位来,一扇一扇摔到案上,还冒着热气呢。逛早市的顾客多是些大爷大妈,他们清早就会从这条早市的南头瞅到北头,又或北头瞅到南头,看到这刚送来还冒气的大肉时,就紧着步子靠过来了。他们眼瞅着就是要挑这新鲜的,手在没来得及下刀的半扇肉上纷纷比划着,有要二指五花肉的,有要里脊肉的,有要排骨的。。。这是一天中最忙碌,最火爆的时刻。左手拎起磨刀棍,右手握刀将刀刃在刀棍上正反交替着“嚓――嚓”几下,之后挨个按着顾客的要求进行分割、称斤、去皮、装袋、收钱、微笑着说您慢走!
手里的这把刀得心应手,所以即使顾客多得排成队了也能服务的游刃有余。这把刀是之前公公宰猪割肉时用过的,小时候我爷爷也有一把这样形状的刀,刀尖仅有一分宽,刀尾约有七八分,刀身长约三十分,刃薄背厚,锋利无比。爷爷叫它毛刀,我想可能是常常用来宰猪刮猪毛才得此名的吧,因为爷爷也是个宰猪的好把式,那时候村里的好多人都请爷爷去帮忙宰年猪,他就用的是他的毛刀。
做买卖,就要尽可能的将服务做到精细化。比如,有顾客说买肉回家要吃辣椒肉片,那就需要将肉给切得薄厚均匀,大小适中;有要吃鱼香肉丝的,那就需要给切得长短一致,粗细适宜;有要吃臊面的,那就要给切得粒粒分开,肥瘦相间。好服务,才有好口碑,好口碑成就好收益。
有一天,摊前来了一位中年顾客,要求:两斤五花肉,去皮,切片。看着我刀尖入肉,顺势下拉,刀法娴熟,瞬间剥离,且扔秤上显示整两斤分毫不差,他赞叹到:你这把好刀啊!听到他是夸刀而不是夸我,沉默了几秒后回答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结果他竟然非常诧异的说:呀,你就一个卖肉的,这句话都会啊。。。切,小瞧银!
渐渐,我和我的刀法在这条街上传开了,甚至被冠以了“王一刀”的称号!每天摊前的顾客便是络绎不绝。
再后来,为创建文明城市,须取缔马路市场,拆市入室,这条人人皆知的“月亮湾”马路市场因此而从鼎盛走向了衰败,各摊贩四散。我也放下了毛刀,告别了那条街,跨出了那片提刀讨生活的江湖!几日前还在北关市场巧遇了曾经邻摊卖鸡蛋的大姐,不禁颇多感慨。。。
以上是我的真实经历,虽然短暂的几个月,但带给了我不凡的人生体验。至于那个“王一刀”的称号,我就那么一说,你们就这么一听,就没必要去考证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