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忘了在哪里看到一句话:“我们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亲子问题,都源自“老子生了你,养了你,所以你欠老子的”。
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数。这源自我们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孝顺”,一个“顺”字,隐含着中国人人伦理念中的文化传承,那就是子女不能违背父母意愿,要事事顺从父母心意。
黑暗愚昧时代,人们甚至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和子女之间完全是可怕的利益关系,我生你养你不是白生养的,你得孝顺我,不孝顺就要挨打。
虽然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的地位从“犬子”变成了父母的心头肉,但是由于孝文化的加持,许多人的意识形态依然停留在愚昧时代。
这种意识形态就是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因为孩子欠父母的。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要孝顺爸爸妈妈啊!”
“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这么不听话,太伤我的心了!”
“妈妈怀胎十月生你多不容易,还为此落下月子病,你将来不会是个白眼狼不管妈妈吧?”
非常赞同《天道》里王志文说过一段台词:
“如果生孩子是为了养老,那就别说父爱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 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呢。我们的爱若是带着功利色彩的爱,教养出的孩子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充满功利主义的人。中国人总是把“孝”字挂嘴边的…… ”
“所以不要想着你养了孩子,孩子就一定要给你养老,一定要给你争光,那不是爱孩子,是讹人。”
2
很多人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在我看来,父母的爱是最自私的。
爱陌生人才叫无私。人们生孩子,养孩子,根本的动机是什么,大家心里真的清楚吗?
人们生养孩子,有的是为了传宗接代,有的是为了养儿防老。有的是为了让婚姻家庭更加稳固。有的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有的是为了将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通过孩子来实现……
不管人们把生养孩子的理由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最根本的动机都是为了自己。即使你什么都不贪图,单单就是因为喜欢孩子而生养,那也是为了你喜欢。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可以说他(她)是幸运的,更可以说他(她)是无辜的,因为不是他(她)想要被创造出来,而是父母决定要让他(她)来到人世的。他(她)带着父母赋予的使命而来,没有选择。而为人父母者,从创造出新生命的那一天起,无时无刻不在对这个新生命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进行着教导和改造,以期收获一枚闪闪发光的果实。
先不说那些推崇孝顺思想的父母有多自私,那些逼着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同样是一种自私。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在父母眼中,孩子往往像是自己的一部分。子女是自己理想再活一次的机会。”
人们都期待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成长,而多数人的希望都一样,无非是希望孩子要有钱有名有地位,要高人一等,最好是人中龙凤。而每个人的智力、体力、性格、爱好千差万别。可是,望子成龙的欲望无时无刻不让父母们陷入恐慌焦虑,看到孩子表现得让自己称心如意,便精神焕发欢天喜地。看到孩子表现不够理想,便愁眉苦脸顿觉人生无望。
而当孩子的成长偏离了自己的预期,有些父母不是对孩子批评指责,就是恶语相加,甚至羞辱打骂,让彼此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留下一道道无法抹去的伤疤。
有些父母们固执地认为,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爱孩子才会管他打他,或许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孩子必须优秀,你优秀我才爱你,不优秀我只会失望。
在决定创造一个生命的那一刻,父母就应该想好,自己能够给予这个新生命的到底是什么?我想最起码应该是无条件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爱。好多父母以为自己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其实不是,求孩子孝顺是求回报,求孩子优秀也是求回报。
王朔在他的《致女儿书》中说,我生孩子,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不是为了养儿防老,仅仅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不要你成功,我只要你快乐。
“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或者害怕孩子拖累自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王朔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王朔
荷兰有一句俗语:“父母对孩子只有责任,没有权利。”
西方人不讲孝顺,只讲感恩。他们不会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不会要求孩子孝顺,只要父母正确地爱孩子,孩子就会爱父母,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情,是天性。
中国人的亲情,因为一个“孝”字,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很容易造成亲人之间的伤痕。当感情不是出自天性而是出于礼法规矩,这种感情真的谈不上高级。
父母生养孩子的确不容易,但那都是为人父母该担的责任。如果怕受苦,可以选择不生,但不能把这笔账记在孩子头上,让孩子带着对自己的亏欠过一生,时刻期待着孩子来孝顺,来反哺,来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这不是爱孩子,而是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