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无问西东》出现的次数多到眩目,这让我对观影体验抱有极大期待,好奇自己在这部影片里能收获什么?
电影开演不久,决定在这里呼吁,敦促你,带上另一半,带上“懂事”的孩子去最近一块荧幕前观影。故事不仅仅令人感动,让人泪崩,也不仅仅潜移默化孩子幼小心灵。重要的是,影片传递出一种爱的力量,爱己、爱人、爱国,这种力量穿越一个世纪,远远超出故事所能承载的部分。
我告诫和挑战自己,不得剧透影片任何信息。《无问西东》结束的一刻,看着滚动的字幕和久久不愿散去的观众,心里释然了。从影片的青春故事里,我看到鲜活的中国近代史,故事浓缩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精神支柱,传递出生生不息,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蓬勃力量。谁说一个人的默默付出不会被人看见,谁说一个人的默默坚守不会被人记起,那些只是退缩者漂亮的说辞,只要你的行动里有爱,这粒爱的种子,就会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故事里年轻的生命消失于天际,消失于缤纷的铁雨,消失于崇山峻岭的皑皑白雪,蓦然想起那位孤独的天山守墓人——老兵陈俊贵。
新兵的时候,他和连队进入天山深处,在悬崖峭壁上开凿通天的独库公路。那个寒冷的冬天,大雪封山,他和班长郑林书在执行任务中迷路。九死一生的关头,班长从拷包里拿出一个冻的硬梆梆的馒头,塞到他手里。靠着这个冰冷的馒头,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班长因前面开路,体力严重透支,永远长眠于那个冰冷的世界。老兵陈俊贵退伍返乡后,毅然返回天山深处,为班长守墓,为独库公路牺牲的烈士守灵,一守30多年。
2016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驱车进入独库公路。沿途,女儿惊叹于山间的美景,惊叹于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山路。中午时分,车停靠松林深处的乔尔玛烈士陵园,眼见过路的司机、背包客,默默走向烈士墓前,深鞠一躬,垂手伫立。为烈士点燃一支烟,洒下一杯酒,双手合十,感恩筑路英雄用鲜血之躯铸就的通天大路。
英雄远去,英雄的事迹长存。老人陈俊贵成为英雄活着的化身,他守望着天山,守望着战友,守望着这条人来人往的天路。他守住的不仅仅是一份感恩之心,他守住的是英雄的精神,让这种精神为后人传承。这条崎岖的山路,曾经沟壑纵横,雪崩、泥石流夺去了168位年轻的生命,最小的筑路英雄年仅18岁。他们没有看到公路通车的一天,没有看到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化为大山的守护神,庇护着车来车往,庇护着无数的远行客。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并没有那么多的传奇,年轻的英雄只是顺应了时代的召唤,献身于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他们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在他们拥有一腔热血的美丽年华,他们选择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遵从内心,顺应大势,真实的活过。历史记下他们光荣的名字,他们的名字与历史镌刻在一起。正如天山深处那条长长的山路,它的每一块石头都在告诉后人,“路是躺着的丰碑,碑是矗立的路。”
当时代呼唤我们,当战场不会再让你活着回来,你是否像英雄们一样,依然决然慷慨前往,选择坚强,选择死亡。每每看到这些真实的场景,没有人不热泪盈眶,没有人不在内心重新衡量人生。看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看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是否还会记起那些逝去的人们,那些为中华民族站立挺起的脊梁。
银杏叶落下一地的金黄,你知道,英雄也有眼泪和柔肠。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曾为所爱的人放弃过理想,也曾为生活犹豫和彷徨。但他们终究告别亲人、告别家乡,踏上一条没有归途的天路,用生命、用青春捍卫家乡,捍卫理想。
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时间短暂,却又无比漫长。短暂到两个小时一闪而过,却托举起一个世纪的漫长过往。一个人来了,又走了,年轻的英雄,从来不曾老去。他们的青春定格在芳华的年代,他们的生命写在共和国胜利凯旋厚重的基座上。
一百年来,青春只有与这个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才会闪动耀眼的光华。无论身处大漠戈壁,海岛边关,那些青春的身影总与时代的强音心手相连,唯有青春无悔,方能铸就无悔的青春。
用青春捍卫理想的年轻人,内心藏着深沉的爱,他们爱国,爱家,更爱人。他们将爱交给战场,他们将爱交给寂寞,他们将爱交给内心的希望,爱在不断向外延伸,向外传递。这种爱传递给时代的同龄人,传递给成长的下一代,传递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爱在放大,爱在升腾,爱像一条条天路,通往天边,通往大海,通往美好幸福的未来。每一条山路都不曾平坦,每一个界碑都不曾不凡,遥远的天路永远闪动的人性之美,青春之光。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