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好几个读者推荐猴哥看《庆余年》,说真的,自从毕业后,这种网文改编的影视剧,是一次也没有看过!
这次看,包括推荐,有三个原因:
一是,几个读者的推荐盛情难却;
二是,猫腻这个作者,一直对他颇有好感,《将夜》写的不错;
三是,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为陈道明老师慕名而来。
从昨天下午,到开始动笔,连刷了八集。
首先,看得很爽,网文改编,金手指套路,大家都懂得。
剧情大概就是,一个婴儿,在母亲为权势争斗“丧生”后,被送回偏远乡下,因为特殊的身份,受到无尽关照。
最终在长大后,又重返帝都,大展拳脚,将要实现伟大理想抱负的故事。
与众多穿越题材不同的是,该剧穿越的梗,是一个古代婴儿拥有现代人的思维,即是他的身体内,住着一个现代成年人。
比如,在古代,他会造香皂,也会烧玻璃。
顺手抄一本红楼梦,就是天外奇书;在诗会上,也可以因为心仪的姑娘不在,就“有感而发”抄写一首杜甫的千古名诗而大放光彩...
原著我没有读过,哪怕刷完八集后,剧情基本还是徘徊在铺垫的状态。
从情节上,可以看出来,跳跃的非常快,伏笔也埋的非常多。
比如,第一集吴刚饰演的陈萍萍,他是什么角色?
当初为何,他要建议把男主范闲送到乡下;户部尚书与范闲是真正的父子吗?
单看对范闲母亲的描述,那么举世无双的一个人,怎么会与一个平平的户部尚书结合,并且生下一子,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后面还有故事。
陈道明老师饰演的庆帝,为何如此“关照”范闲,要把一个相国千金许配给一个乡下私生子,并且这个婚约的背后利益,是掌管国家的国库。
这俩人是什么关系?
像是父子,但又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惊天谋略...
这些疑问,还要原著粉,抑或剧集后续的播放才能揭晓。
因为节奏过快,在这里,个人觉得是存在一些bug的。
比如,小范闲在送回乡下后,一直受祖母漠视,吃的不好,穿的差,但等到长大后要离开了,一场谋杀揭开了这个滔天谎言。
原来祖母不是不爱他,冷漠他,是为了保护他而已...
这个逻辑在大格局上是通的,但落实到细节上,最后只捕获了周管家这样一个小人物,并且周管家还是二姨娘柳如云派来盯着,防止他回去争夺家产的!
但很显然,范闲的身份地位,和争家产,保全范家,似乎并不沾边,并且最后的反转也太大。
开头的冷漠过于猛烈,最后的揭开谜底也过于仓促,当中哪怕有一丁点的暗示,也不至于如此突兀。
另一处的大格局暗示就很好,比如当范闲来到京都,在神庙邂逅相府千金,另一边庆帝也躲在暗处。
在回来的路上,庆帝问了大内侍卫一句话:他有没有跪拜神像?
侍卫回答:没有!
这时候坐在轿内吃着东西的庆帝,手不觉停顿了一下,然后就说没有滋味了!
这个停顿,以及跪拜神像的暗示,就很明显暗示了将来二人必有一番争斗的梗。
皇帝为何要问范闲有没有跪拜神灵,这是因为,在他个人的心中,自己就像是一个神一样的人,而范闲的母亲,从当下的梗来看,也应该是一个现代穿越过去的人,是没有那种敬畏神灵之心的,这或许也是造就她悲剧的原因。
庆帝很珍视范闲,其原因应该有两种:
一是,他俩或许就是父子关系;
二是,范闲是一个天赋之才,庆帝心里清楚,他要利用范闲来扩大自己的帝王事业,但如果范闲是一个不受神灵约束,是一个没有对皇权有敬畏之心的人,他就需要掂量一下。
在演员的演技上,陈道明无疑是顶梁柱。
皇帝演惯了,这种气质,根本不需要修饰刻意,就很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了!
一些原著粉,可能会对两个青年男女主角有偏见,这也是我听到最多的声音。
首先,很多女生觉得张若昀饰演的范闲不够帅,也不够有特色,李沁饰演的林婉儿也不符合原著的形象,甚至连猫腻自己也觉得李沁不是自己想要的女主。
在这里就有一个悖论了,原著和影像的人设形象。
个人觉得,影像虽然是改编自原著,但改编后的影像,大家还是不要过度的与原著人设挂钩,因为凡是除了原著作者自己改编的影像之外,这种反差都会存在的,因为剧本和小说一样,都是独立的创作思维,每个人运作过程中,在自己脑海中都会出现自己的人社形象。
同样是一个房间内的几个人,可能在看同一本小说时,大家脑海里出现的人物形象也有可能都不是一样的。
至于原著作者评价女主不是自己心中的形象,虽然很喜欢他,但其实他这个疑问是不专业的!
另外,好看和演技,基本是不能共存的,只要这个演员不出现大的bug ,能演出让大家产生同理心的剧情,其实就可以了,带着原著形象观看,其实也是一种偏见!
个人觉得,目前几个主演都是不错的,尤其是吴刚,期待他后面的发挥...
主题上,网文最让人诟病的,是天马行空,不贴近现实,抑或输出一些勾心斗角,诸如宫斗那样暗黑不健康的东西。
从这八集来看,这部《庆余年》在这点上很克制,勾心斗角也几乎都是点到即止。
比如,二姨娘柳如云,本来很讨厌范闲,但由于范闲在父亲面前,说了一些弟弟的好话,就很轻易原则了以和为贵。
这一处编剧设置的很大胆,因为它不能让观众持续的爽下去,按照金手指的套路,二姨娘即使变好,也是要经受一番挫折,一份男主挫骨扬灰的折磨之后,才会变好,因为这符合人暗黑的爽心理。
这样的改动,便打消了观影的快感,但却产生了一些正能量的东西!
另外,这虽然是一部速食网文,其中其实也掺杂了一些讽刺现实的东西。
比如,庆帝的帝王血脉与平民的阶级论,比如,范闲在两个家里,几次对待下人的做派,阐述人是平等的道理,以及在去监察院看到母亲手刻的关于“法律”的碑文。
依法治国的概念,不言而喻就出来了。
从这一点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这部剧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要不分阶级,不分贵贱,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平等以待。
但很显然,打破法律的,往往是那些掌握法律的人,因为法律触犯了他们的“高贵”,阻碍了他们的为所欲为!
就像郭麒麟饰演的范思辙的困惑一样:“我要让他们都听我的,但我让他们杀死我,又不可以,不杀我,又是不听我的了!”
在这里,映射的其实是一个人贪恋权利,喜欢掌控,主宰所有生命的梗,但很显然,这种心理,就是一出滑稽的戏!
网剧是不健康的,也很装逼,昨天晚上我还想着给一些差评的,但很显然,因为这一点的现实题材,就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