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接手了俾斯麦营造的巨型普鲁士却奉自己的权威为神明一般,俾斯麦于德国象征什么不言而喻,早在文化战争时,威权王室政府饱受诟病,可时间到了二十世纪时,德国内部矛盾宛若消失了一阵时间,正所谓“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历经产业革命福利的德国已经把经济起动机发掘到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每个德国人都对一次帝国梦深信不疑。
实质上王室政府从未取得过德国各阶层的足够信任,如果说俾斯麦造就超脱王室与议会无比强大的政府,那么现今回看比洛和霍尔维格却好似王朝附庸“倒行逆施”,莱茵自由主义者在1848年的轰动革命曾证明德意志城市资产阶级的强大政治伸张,德国社会民主党从未在工人阶级原则利益上同当局妥协过,而这一切好似在威廉二世统治下烟消云散,即便帝国从未以维护专制采取高压政策过。介于政府和王室之间的强大派别是容克阶层把控的军队,威廉二世曾因夸张的媒体作风让将军们产生怀疑,对王室歌功颂德的海军元勋提尔皮茨背后是一连串的钢铁制造业利益集团,威廉二世却不信任他。事实上,抛开英国媒体对德国跋扈的仇视情绪,大海军主义弥漫下制造的英德海军军备竞赛撕裂了英德关系,德国的庞大投资集团仍热心于东方铁路计划和全球市场,可总参谋部却不想多一个敌人让两线作战变得不可避免,法国和俄国本就是沉重负担,现今还要来一个更重的负担,显然威廉二世不愿回到过去的老路。也由于皇帝在世界的形象,德国威胁被夸大了。
德国唯一盟友是奥地利,这个帝国与其说是现代国家不如说是历史奇葩。因此,德国仍要依赖自身的固有优势,毫无疑问,德国之所以能够统一绝非偶然,令人生畏的工业化使德国从一个农业为主的经济一跃成为欧洲工业大国。德国煤、铁、钢产量突飞猛进,更衬托克虏伯、西门子、拜尔、莱茵卡特尔等大宗工商界引领的精密工业品制造业,这甚至是现代国家都可能不具备的基础。除了工业领域外,德国还有绝佳的教育制度,几乎所有人口都能读写。于是德国人才济济,涌现大量专家特别是科学、文学、艺术领域,德国还是世界公认思想进步中心。德国的核心军队,一群受到过极好培训的参谋官领导下具备极不寻常的组织结构,迅速融合了普鲁士、巴伐利亚、巴登、萨克森各邦国军队,这些参谋官把统一军事原则灌输给新组成的军队,并随时满足最高军事准备。德国军队的基础是义务征兵制,按照规定六成满20岁年轻人会被征辟,在接受两年严格军事训练退伍为平民,接受阶段性预备役训练,这样的军队显然对任何欧洲国家都是威胁。
不巧的是法俄协约的军事力量正在加速恢复,小毛奇希望战争来的早一点以避免德国地位进一步恶化。总参谋长施利芬曾感慨规避两线作战的难处,而他的后继者们可能将更加悲观,俄军现代化缓慢且虚弱,于是先摧毁俄国很有诱惑力,可1812年拿破仑的惨案让德国军队生畏,因此从速斩首法军成了更难的选择。赫赫大名的赫尔姆斯·冯·毛奇曾意图铲除法国所有抵抗力量打一场灭绝站,却被俾斯麦劝阻,毛奇也一直懊恼不已。
欧洲这几个最强大的国家都拥有了从前没有的军备,肯定会相互打斗的。——赫尔姆斯·冯·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