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外婆去世的那天,我仍希望自己能坚持日更,回家的路上也在尝试写下与外婆有关的记忆,可惜最终,我没有战胜自己的情绪。
当晚回家没见到外婆,先去了二哥二嫂家,但是情绪已经崩溃,不能回忆与外婆有关的画面。
第二天到了外婆的灵堂,踌躇着不敢去看她,当我鼓起勇气走过去时,躺在冰棺里的外婆却被一块蓝布蒙上了脸,那一瞬间觉得外婆离我好远。
释放了自己的情感,然后开始观察身边的所有亲人。
大家似乎都把眼泪藏在心里,各自忙碌着为外婆操办丧事。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亲人的离开,并不会让原本稀松平常的日子变得很特殊,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情感的释放只能适可而止。
大家就像临时组建的一个小团队,互相协作,各司其职,有碰撞,有争议,也有妥协,直到最终达成一致。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亲人离开的丧礼,也几乎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流程。本以为自己回家只要坐在外婆的灵堂,守着她尽情释放自己的悲伤就好了,可是没想到做事才是这次丧礼的核心,这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
母亲作为幕后的主要领导者,领着这么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完成了预想中的大部分内容,把事情一环接一环地衔接在一起,真的让我心生敬佩。
我只听说过母亲曾经领导整个大家庭完成过一场又一场漂亮的协作,却从未亲眼目睹,没想到会在外婆的丧礼上一睹真容。
几乎见到了我们整个大家庭的所有亲朋好友,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小时候那种亲切的感觉,也许是成长,也许是疏远……总之,亲戚的定义,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不得不。
所以母亲能把这种不得不领导地拧成一股绳,可见她的领导功力之深厚。
事实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母亲的真诚,和顾全大局的做事风格。就像二哥说的那样,所有的人都在考虑自己,只有母亲一个人在考虑整个大家庭。
母亲在举办丧礼前后的那几天,一直表现地非常理性,因为万一她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可能就会产生失误。事实也证明确实是这样,母亲没有亲自操持的环节,总有大大小小的纰漏。
等回到家,她有些失控的情绪才开始显现,整个人完全心不在焉,看到外婆用过的旧物总是不由自主地泪目。很不巧,回家后的这两天,事务更是繁多,不知道对她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情绪总要释放,希望她早一点恢复。
我虽然尊重所有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更愿意选择做和母亲一样的人。真诚,且根据场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关注内容和范围,不同的做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