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家人做错事或在关键时刻出差错,都是在所难免的,处理方式 决定了家里会有怎样的氛围。
而遇事不责备的处理方式,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那么亲子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让我们大人觉得是“胡闹、任性”的表现,还有很多时候孩子总想成为小帮手,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虽然做不好,但总想要自己去尝试去做,这这些时候,愿家长都能多些耐心,当孩子出差错时,一定不要过于责备!
其实想想,很多时候,我们责备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有多不好,或做错了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只是因为孩子没让大人“顺心”。
气象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蝴蝶效应”,指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也能引发巨大的反应。
其实,这个概念,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适用。
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哪怕只表现在一些很细小的事上,也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里上产生巨大的反应,有的甚至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改变孩子的一生。
如果遇事就责备孩子,孩子的心里慢慢的会变得想逃避和掩盖不足,而懂得包容理解的家庭,则会培养和收获一个自信懂事有同理心的孩子。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是情感引导法养育孩子,大家如果正处于育儿期,可以买一本借鉴学习。
那么夫妻间也要和睦相处,做到遇到生活事不责备,这样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记得安徒生曾写过一则著名的童话《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淳朴善良的老人,他把自家的马赶到集市,想要换点“有用的东西”。
他先是把马换成了牛;接着用牛换了羊,后来,又把羊换成鹅,鹅换成鸡,最后,把鸡换成了一堆烂苹果。
用一匹大马换一堆烂苹果,在谁看来,这个老人,都是蠢笨无比的。
被路人看到,嘲笑他说:“你回到家里去,保管你老婆跟你大吵一架”。
可老头却非常笃定地说:“我将会得到一个吻。”
路人不信,以一袋金币为赌注,跟老头打赌。
回到家,老头开始讲他的经历,无论他说什么,老婆都非常开心地说:“那简直是太好了。”
最后,她给了老头子一个甜甜的吻,并且说“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夫妻二人依然和和美美的,并且意外得到了一袋金币。
这位老人的故事,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傻人有傻福”,可是,如若没有老婆的尊重和包容,恐怕老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亦舒曾说:“即使结为夫妻,也不等于我属于他,他属于我,骨血相连。他还是有他的自由,而我也应当保留自我,互不侵犯,互相尊重。”
我们总说:家和万事兴,一个遇事先抱怨、责备的伴侣,只会让人恼火、烦躁,带着火气和不平和的情绪做事情,摩擦争执也就难免了,运气相对就“坏”起来。
而一个平和、包容的家人,会让你很快冷静下来,即使有错,也会慢慢静下心来想把更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对方,“纠错”来得更及时,运气也更好。
所以越是亲近的人,越不能忘了“相处之道”。
杨绛和钱钟书两个人的婚姻,一直备受人们称赞。
在他们的婚姻生活里,钱钟书可谓“不太灵光”。
杨绛生孩子后住院期间,钱钟书每天都跑去看她。可却总是给产后的杨绛,带去“烦人的坏消息”:
比如: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不小心砸坏了台灯,弄坏了门轴……
面对琐碎的烦心事和笨手笨脚丈夫,杨绛并没有劈头责备钱钟书,只是心平气和地安慰他说:“不要紧,我会收拾。”
备受包容的钱钟书,像是得到了鼓励一样,虽然他之前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少爷,但也学着分担起家务来。
他学着做早餐,学着炖鸡汤——鸡汤上还飘着几粒新鲜的蚕豆,但杨绛却夸奖他说:“这是世界上最好喝的鸡汤。”
结婚60余年,他们相伴相知,共同走过战争时艰难的岁月,克服了生活困苦。
钱钟书称赞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而杨绛则用心呵护钱钟书的“痴”,支持他不为琐事分心,一心钻研学问。
细细想想,做错事的人,已经很难受了,最亲近的家人再去责备他,只会让他更难受,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遇事不责备,是对亲人爱人的尊重,更是家庭和谐的保鲜剂。
和睦包容的家,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富养。
美国作家德莱塞说: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那么工作、学习或忙碌了一天的我们,谁都会希望,从自己的家庭里,获得温暖和安慰。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期待,看到家人的笑脸,听到家人温柔的话语。
温暖包容的家庭,就是我们精神最好的滋养品。
它让我们精神抖擞,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它让一家人更加幸福,更加凝聚;
它让我们对明天,饱含热情。
遇事不责备,既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又能为孩子树立榜样,愿你我的家庭均岁月静好。
感恩遇见!